
上海市儿童到医院看病,有少儿居保和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双保险”,但使用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2024年上海两会上,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建设有序衔接的儿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来呵护少年儿童的成长。
现状: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提案指出,学校、家庭、家庭医生多元参与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儿童医疗服务以家长寻求医疗服务后报销医疗费用为主,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尚未围绕保障儿童健康的目标整合提供相关医疗资源。作为儿童及家庭医疗服务接入点的家庭医生,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儿童医疗保障各层次功能定位不清,体系衔接不畅。本市由不同部门牵头负责的多层次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但不同基金保l障范围和政策不一。如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对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低于常见疾病,普惠性保险报销政策对重大疾病患儿无法起到精准识别、靶向减负的作用。由于分属不同部门主管,不同基金报销政策及所需材料不尽相同,存在重复提交审核、结算流程复杂、报销滞后等问题。
此外,儿童多层次医疗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待完善。医疗机构方面,儿童互联网医院利用线上线下机结合,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覆盖的健康管理,但实际应用率较低。患者就医方面,医保亲情账户支持父母绑定儿童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全国儿童医保在线支付、异地结算等功能,但缺乏智能化监管机制,受信任度普遍较低。医保方面,儿童基本医保和少儿住院基金等补充医保分属不同主管单位,缺乏人性化、智能化的一站式报销系统。
提案指出,目前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有待优化。2022年本市推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通过与家庭成员组建家庭共济网,实现共济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和共济缴费(居保缴费和沪惠保缴费)。但受限于本市“双保险”的现状,参保中小学生及婴幼儿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暂不纳入共济支付范围,且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仍由家庭自行缴费,未纳入共济缴费范围,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建议:构建多元融合的儿童健康保障体系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建议,要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儿童健康服务,为患儿协调专科资源,开展高危儿童的转诊和追踪服务。
同时,优化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保障功能,加强基本医保与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的互补衔接。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从普惠性质转向对于重大疾病患儿的精准保障,重点聚焦医保报销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提高重大疾病保障力度。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保障作用,引导商业保险机构丰富产品供给,鼓励产品创新,将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纳入保险,引导更多家庭为儿童购买商业保险。
提案还呼吁持续推动电子医保凭证亲情账户,强化部门联动和数据互通,实现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与居保信息互联,打造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报销结算一站式服务。实现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和异地备案。
另外,提案还建议扩大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缴费范围,将包括少儿住院互助基金等补充型保险纳入可选择的共济缴费内容。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