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发展”“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发展”“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发展”展开报告和讨论。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作了主题为“面向数智时代区域经济研究”的发言。刘教授指出,区域经济学研究愈发强调区域创新能力从专利数量向创新质量转化、创新质量由单点突破转为系统性创新、创新链接形态从实体转向虚体、创新路径从线性创新转向网络创新,研究目标也逐渐从知识吸收应用转向知识创造,研究需求要求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融合交叉,数据基础从有限样本为大数据分析,政策供给从制度环境转化为创新生态培育,技术手段从简单的数字分析转向精细化和新范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彭震伟认为,与传统时代相比,数智时代的核心发展要素转向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服务,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业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区域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资源禀赋、交通网络、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物理性要素转向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信息流动性、人才吸引力等软实力上。
此外,统计学者、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许宪春作了题为《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与四季度展望》的发言。许教授从生产、需求、收入和价格四个角度对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四季度经济走势进行展望。许教授表示,随着增量政策的落地和市场信心的提升,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达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他认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有望回升,接触型服务业增加值可能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有望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有望回升,企业利润降幅可能收窄。此外,CPI有望延续前三季度低位回升态势,PPI降幅也将逐步缩小。
据了解,今年,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迎来成立四十周年,作为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农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平台,学院形成了“基础科研与社会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多年来,财经研究所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不断建言献策,培养了大批人才。
头图为研讨会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