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低空经济’,鼓励低空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的发展是市政协委员,东方财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陈凯关注的话题之一。他认为,上海作为全国最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地区之一,已集聚全国70%民用航空体系专业人才、50%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创新企业,同时,充沛的科教资源,使上海发展低空经济有巨大的“先天优势”。但仍需要看到的是,当前低空经济尚处于发展初期,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可进步的空间。
“虽然上海市全国最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地区之一,但目前在企业集聚、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北京、深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陈凯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目前上海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八,约为深圳的三分之一;拥有低空经济专利数量位居全国第7,不到北京、深圳的二分之一;近期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上海高校也暂不在列。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创新驱动的特征显著,虽然上海创新要素有一定基础,但仍需强化体系建设。”今年两会期间,陈凯准备的提案正是聚焦低空经济,建议上海充分发挥并持续强化自身的人才优势,吸引更多低空经济创新主体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人才密集、企业聚集、成果涌现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陈凯认为,要消弭这些差距,还需要立法、金融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促进发展低空经济,首要是立法保障。”在横向对比了美国、中国的多个城市后,陈凯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法。“美国已发布数个针对低空经济的相关法案,在国内,深圳、广州、苏州等城市也探索推出相关条例。目前上海已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可以以此为基础出台条例,通过推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陈凯认为,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上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基金支持还不足,特别是大规模的产业基金,这在一定程度导致部分头部企业外流。“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苏州、广州、北京等地基金规模均达百亿级。”陈凯建议,上海应尽快设立百亿级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并吸引更多企业集聚上海,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陈凯还提出,建议上海基于在适航审定方面已有的优势资源,设立华东低空适航审定分中心,探索创新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适航审定模式,更好适应低空经济发展所需。
头图为陈凯委员。劳动报记者 展翔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