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商标集聚度连续九年位居全市第一、PCT申请总量连续四年位列中心城区第一……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徐汇区公布了一份知识产权保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高水平创新的背后,是徐汇区作为全国唯一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持续深化服务改革。4月24日,徐汇区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中发布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该文件是徐汇区首次系统性制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标志着徐汇区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迈入标准化、体系化新阶段。
“过去我们办理商标业务要到‘中国商标网’上查找办理要求,而了解知识产权项目要到‘徐汇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上去找项目指南。现在公共服务规范出台后,无论是商标注册、变更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间,还是知识产权项目的申报要求都能从规范里轻松找到,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刘爽说。
2023年,徐汇区成立了全市首个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构建了“一厅通服+一网通办+一线通答”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实体窗口、线上平台、热线咨询无缝衔接,企业和社会公众能享受到8类17项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反映还存在线上平台政策关键词搜索查询不便、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徐汇又制定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出台将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转变,为创新主体提供‘可预期’的服务保障。”
据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构建了“1+1+X”的立体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即1个区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提供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集成服务,1个集成服务平台实现线上高效办理,X个区域或专业性公共服务站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的一站式多元化服务指导。同时,规范整合了商标申请、维权援助、转化运用等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内容,旨在为企业提供更精准集聚的服务内容,更高效透明的服务流程,是落实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规范实施后,企业可根据规范快速了解知识产权事项办事流程和时限,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办事方式,享受到更加便利的一站式多元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头图为徐汇区“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徐汇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