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监护制度细化落地,上海首次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5-09-26 14:59

摘要: 同步明确赡养人陪护假、破除老年人消费“一刀切”老年龄限制、强化养老科技支撑等重点内容。


9月2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该决定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实施十年后的首次关键修订,《修改决定》紧扣上海人口老龄化实际,以意定监护制度细化落地为核心,同步明确赡养人陪护假、破除老年人消费“一刀切”老年龄限制、强化养老科技支撑等重点内容,精准回应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现实需求,为上海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框架。


细化意定监护落地,筑牢老年人权益保障屏障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制度完善中,意定监护制度的细化实施成为此次修订的重要亮点。意定监护制度允许老年人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充分尊重老年人自主意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修改决定》在《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意定监护“落地可感”。


一方面,明确意定监护协议的多元确认方式,除可进行公证外,老年人还可邀请居委会、村委会、老年人组织、养老服务机构等参与见证现场情况。同时,要求民政部门制定专门的见证活动指引,通过专业指导与培训为基层组织赋能,确保见证流程规范有序。


另一方面,强化监护监督与信息管理,鼓励老年人及其监护人将意定监护协议信息告知民政部门或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可探索依法为相关个人或组织提供协议信息查询服务,提升制度透明度。


此外,《修改决定》还支持专业性社会组织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担任监护人或提供监护监督服务,并明确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形成“协议签订—过程监督—服务保障”的完整闭环,切实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权益。


激活银发经济潜力,破解消费痛点并强化科技支撑


针对近年来老年人在健身、旅游、金融服务等消费领域遭遇“一刀切”年龄门槛限制,导致正常消费受阻、银发经济发展受限的问题,《修改决定》从“促发展”与“防风险”双维度发力,为银发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方面,《修改决定》明确提出本市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积极培育银发消费市场,强化要素保障。其中,特别强调推动养老科技创新,鼓励相关企业研发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时,对发展养老金融作出规定,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与养老保障需求。


条例同时明确经营主体“不得设置不合理年龄限制”的义务,要求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适配服务,切实破解消费痛点,释放银发经济潜力。“比如说,一些健身房设置了年龄,60岁以上就不能来了;一些旅游产品,75岁以上就能参与了。针对这些调研情况,我们希望各行各业都能够避免年龄‘一刀切’,让老人们老有所乐。”市民政局副局长娄国剑表示。


完善服务保障与权益,陪护假入法缓解照护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赡养人照护患病住院老年人压力较大的问题,《修改决定》新增专门条款确立陪护假制度。


《修改决定》第六条提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老年人因患病需要赡养人进行照料护理的,鼓励赡养人所在的用人单位通过调整工作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赡养人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享受不超过五个工作日的陪护假。赡养人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说声的独生子女的,可以享受每年累计享受不超过七个工作日的陪护假。陪护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这一规定既覆盖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又通过明确“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强化权益保障,为家庭照护提供刚性制度支撑,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获得更充足的亲情陪伴与照护服务。


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叶佳琦 摄影



摄 影:叶佳琦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落地,三大突...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表决...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