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拓展中还有哪些需要街道搭把手的?我们回去商量看看有什么服务能提供。”近日,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玲带领团队再次走进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场看似家常的见面,实则是街道主动跨前、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服务缩影。
在江苏路街道,这样“零距离”的走访服务并非偶然,而是3000余家辖区企业日常能感受到的“温度”。街道以党建引领为钥匙,打开营商环境“新图景”。
多元化企业生态考验服务精准度与灵活性
作为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队伍,江苏路街道办事处因能快速响应群众与企业呼声、全方位覆盖服务需求,被亲切称为“六边形团队”。
江苏路街道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访单位供图
“这里既有特大型企业的稳健发展,也有初创中小微企业的蓬勃生长,领域横跨时尚与科创,多元化的企业生态,考验着服务的精准度与灵活性。”江苏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晨直言。
面对不同企业的发展痛点,街道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服务模式,而是以党建为引领,为营商环境注入“红色动能”。
据悉,针对14幢楼宇、11个园区的差异化需求,街道升级楼宇“六边形”小组,整合人社、税务、法律等“全链条”资源,推行“一楼宇一队伍”模式,让营商专员与党群力量协同发力。
将服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
“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服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江苏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文婕将核心抓手总结为“穿透”和“陪伴”这两个关键词。
比如,辖区的西井科技在这方面就感触颇深。作为一家科创类企业,其在发展初期,关注的可能是人才落户、住房补贴等政策,到了发展中后期,关注侧重点又到了寻觅紧缺人才实训基地等方面。
西井科技在街道辖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发展不断壮大。受访单位供图
为此,街道方面就将服务“穿透”其中,并始终“陪伴”,针对性地为科创企业对接政策资源,打通政策推送“最后一公里”;为中小微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破解发展瓶颈;为大型企业协调周边配套,保障业务拓展顺畅。
不仅如此,街道还创新推出“街区合伙人”机制,让西井科技、分众传媒等企业从“受助者”变为“反哺者”。如今,西井科技的工程师定期走进党群服务中心,辖区学校,为青少年开设“AI小课堂”,用趣味实验讲解智能物流原理;分众传媒则在写字楼电梯屏循环播放社区反诈宣传片,覆盖12个商务楼宇、超5万名上班族。华敏大厦的“楼管家”团队通过每周高频联系、每月全覆盖走访,把服务精准送到企业门口,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六边形团队”写下“人民满意”生动注脚
这份服务的温度,同样浸润在民生“关键小事”里。
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街道“小蜜蜂”智能行服务队,在居民服务区设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打造“远程办+上门办+掌上办”三位一体体系。
在兜底保障与社区共建中,“六边形团队”的力量愈发凸显。街道通过“大数据+铁脚板”锁定30户困难家庭,以“助学、助医、助洁、助浴、助行”五助服务精准纾困。街道还联动“街区合伙人”开展民生实事,例如,在口袋公园提供理发、体检等便民服务,为高龄老人免费上门理发,给老年人家庭清洗空调,更打造“银发餐桌”让老人用餐无忧。
街道也十分关注百姓民生问题。受访单位供图
这一切高效服务的背后,是街道“六边形”力量框架与“六步法”机制的支撑——整合机关干部、居委干部、驻区单位、志愿骨干等六方力量,通过“访、听、送、议、办、督”闭环回应需求。
从协调“街区合伙人”修缮商铺门前窨井盖,到通过“新”梦添翼项目助力87个群众梦想实现;从“小蜜蜂乐业驿站”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到快速响应旧改小区居民诉求、推进窗户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小到换窗修墙,大到企业发展,都能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网”。
从营商沃土的培育者到民生福祉的守护者,江苏路街道的“六边形团队”用脚步丈量需求,用行动践行担当。他们让企业的奋斗之路有支撑,让群众的生活之路有温度,在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答卷上,写下了“人民满意”的生动注脚。
头图为江苏路街道举办的丰富活动为科创企业注入新动能。受访单位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