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丨浦东劳动监察大队执法服务新升级,由监察执法向检查指导迈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0-07-24 08:38

摘要: 一系列举措的成功推出,让单一监察执法迈上了检查指导相结合的新台阶。

随着时代变迁,劳动保障监察的服务职能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浦东新区劳动保障大队(以下简称浦东大队)顺应时势稳中求进,尤其是在今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前后和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关键时期,浦东大队更是进行了多次探索:邀请媒体“观摩执法”、网络平台精准推送、“云课堂”轮番普法……一系列举措的成功推出,让单一监察执法迈上了检查指导相结合的新台阶。


显底气:专业媒体“现场观摩执法”


在政策响应层面,浦东大队的行动十分迅速。《条例》实施后,浦东大队从5月中旬起便对辖区内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全面执法检查,并在过程中加大对《条例》的推广和宣传。


除了“快”,浦东大队更在“巧”字上花了心思。5月27日,在对建筑工地进行执法检查的同时,浦东大队首次大胆“突破”,邀请到沪上多家专业媒体“现场观摩执法”,让媒体力量真正参与到劳动监察执法全过程的现场监督中来。检查过程中,浦东大队监察员从“亮证”开始,对用人单位提交材料逐一仔细审核,开展细节询问,并现场完成了笔录的制作,完整地展示了劳动监察执法全过程。媒体“现场观摩执法”的举措不仅是对《条例》的有力宣传,更是对浦东大队自身执法工作的有效监督,体现了浦东大队执法的专业与底气。


下一步,浦东大队将大力推进“全面根治欠薪”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排摸预警机制,把对建筑领域的监管“抓在日常”,做到“动态监管”,实现从工作机制、部门协同、全程管控及联合惩戒等全方位、多维度进行欠薪治理,将《条例》内容落实落细,让农民工真正安“薪”。


有新意:“云课堂”创新普法形式


《条例》实施后,浦东大队便以此为契机,通过微信平台,制作了《条例》相关内容进行定向推送。推送的对象也经过精挑细选,包括了浦东新区建筑企业主、中小企业主、公司人事等3万余人,正是需要清晰明了掌握《条例》内容的“目标人群”。定点推送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有针对性地扩大了劳动监察执法的影响力。浦东大队做到了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又“把服务送进企业”,甚至是点对点的直接输送,正是这种“日常监察”与“经常服务”有机融合的工作方式,让监察执法变得不再单一,在检查的同时也加大了浦东大队的服务指导力度,使多方受惠。


其实,早在《条例》正式实施前,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浦东大队就趁热打铁,在局办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在线“云课堂”的方式为《条例》颁布预热。4月16日下午,《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解读》在“云端”隆重开讲,首次授课便吸引千余人参与。


记者了解到,首场“云课堂”的讲师均是来自浦东大队选派的青年骨干,他们从“制定背景、重点解析、影响与变革及法律责任”四个层面,全方位解读了《条例》的实质内容。讲师们在制定讲课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了“听课学生”们的需求与实际情况,《条例》中的法言法语均被“深入浅出”地拆解了,“学生”们一下子便能明白,即便是不理解的地方,“学生”们还会通过“弹幕”提问踊跃发言,讲师事无巨细一一解答,云端授课拉近了浦东大队与企业间的距离,课堂上大家互动氛围良好,课后反响也很热烈。


树精品:“云送政策”将被延续


在首场“云课堂”大获成功后,浦东大队乘胜追击, 5月13日当天,又一场2小时的课程在线开讲,近2000人同时“云听课”,让普法覆盖面及影响力再一步提升。


每一次的“云送政策”,浦东大队都事先充分收集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嘉宾讲师和设定课程内容,不断提升培训成效,让课程逐步精品化。第二场“云课堂”前,浦东大队对讲师力量也进行了升级,特别邀请到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置方面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刘小根律师作为“外援”,课程内容也紧密围绕“合法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主题,从企业用工管理的角度出发,释明政策,提出建议。课上,刘小根律师通过引用不同类型的案例,介绍相应的措施,情景化地为企业“出谋划策”,也通过《条例》解析,指导企业避开用工雷区,“云课堂”“接地气、讲道理、可操作”的优秀基因在第二场课上获得了延续。


虽然以往部分线下主题讲座无法照常开展,浦东大队依然没有放松对企业的普法宣传工作。6月,浦东大队根据各平台反馈需求,结合监察业务的具体开展情况,组织了“规范支付农民工工资,远离欠薪犯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为主题的“云课堂”,再一次对《条例》进行了解读。截至发稿前,今年浦东大队“云课堂”已开展了3次线上培训,1次线下培训。通过始终坚持源头治理,将送法上门工作落到实处,防患未然,从普法层面预防各类问题的发生。


固品牌:推动“企业HR平台”建设


“企业HR平台”是浦东监察大队于2016年创建的服务品牌,这项创新服务形式深受新区企业的欢迎。近年来,浦东大队在原有基础上,也对该平台进行了再创新建设:首先是对平台的扩容增效,加入平台的企业数从去年的1676家增长至2843家,涨幅接近70%。与此同时,“HR平台”还与“临港HR联盟”等相关平台建立了互动互联关系,不断扩大平台的外延效应,平台始终保持平均每天有200余条互动消息,每周有2个案例分享,每月发布专题讲座信息的频率。其次是增进平台的自身建设,随着加入平台企业的不断增加,浦东大队也加强了对成员单位的管理,鼓励企业坚持积极参与互动,贡献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企业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平台HR之家的特性。


尤其在疫情期间,“企业HR平台”更是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为浦东大队管理区内企业用工情况提供了最一手的资料信息。2月12日,浦东大队“企业HR平台”上接到了企业求助,位于康梧路上的三枪集团下属针织九厂被紧急委派了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重要任务,但企业全面投入生产面临困难,为此大队第一时间问清企业需求,精准与企业进行对接。


当时企业提出三点要求:首先,员工招录刻不容缓,希望能尽快发布招聘信息,就近进行招聘;其次,由于生产任务较重,势必拉长工作时间,生产力的紧张又将加剧新的问题;最后,企业也透露希望浦东大队能多做用工管理指导,帮助避免矛盾产生的想法。


从平台上获悉情况,并与企业接洽后,浦东大队第一时间对接了就促中心,补充招聘措施,与此同时,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年度综合工时”的申报工作,面对企业将紧急录用员工的情况,浦东大队更提前介入,宣传和指导劳动用工政策,极大程度避免了后期劳资矛盾的产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抗“疫”阻击战中,大队运用好了自己的品牌栏目——“企业HR平台”,在做严格执法铁面无私的“监察人”的同时,更成了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贴心人”,将“精准服务”落到各个方面,确保劳动关系条线防疫战的最终胜利。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碰上公司“软抵抗”阻挠监察,该如...

理论实践丨“1+2+3”跑出欠薪...

注销企业不能逃避强制执行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