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补贴是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工发放的特殊工资性补偿。记者调查显示,高温津贴的发放“冷热不均”。
廊坊中建机械有限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每年坚持为生产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发放高温补贴,一线工人人均发放650元,管理人员人均发放300元,历年来共计发放222.5万元。除发放高温补贴外,公司工会组织在每年夏季定期开展“送清凉”活动,发放藿香正气液、风油精、酸梅汤及西瓜等防暑降温用品和慰问品,同时在车间增添大功率风扇,加强中暑急救知识普及等工作。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廊坊钢结构分公司,为更好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每年每人发放高温补贴800元,自建厂伊始累计发放392万余元。除此之外,公司每年开展“三送”慰问活动,购买诸如茶叶、凉茶、水果、药品等防暑慰问品,“助力职工健康,身心愉悦。”
但对一些户外作业较多的企业进行调查时,记者得到的是两种类型的回答:从来没有发过、是用实物形式发放的。
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没有发过高温津贴,高温来临时,企业会为职工购买平均150多元的防暑降温物品,“给职工发一些实际物品,我们企业也算是发高温津贴了吧。”这位负责人有些调侃地对记者说。
在某一工地随机采访时,工人们对于“高温津贴”一词,满脸的茫然:还有这钱啊。工地负责人反问记者:“我们这是‘包活儿’,你说说我们去哪里找人要这笔钱去?”
河北一市级工会曾就“高温津贴”发放问题,组织过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落实情况较好,其次为大型民营企业;建筑行业落实较差,因为临时性和季节性用工问题,基本没有“高温津贴这个选项”,多采取“高温时不作业,晚上作业”的方式,规避高温津贴的发放;防暑措施仅限于茶水和白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