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9天后工伤维权圆满解决,受伤保安拿到17万元赔偿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刘振思 发布时间:2022-01-24 09:27

摘要: “要感谢劳动报记者和援助中心的律师,是他们帮助了我,万分感谢!”

“太好了,这下可以安心过年了,亲戚朋友的钱也能够还上了。”看着手机里17万元赔偿金到账的短信通知,河南来沪务工的杜师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要感谢劳动报记者和援助中心的律师,是他们帮助了我,万分感谢!”


1月12日,本报《劳权周刊》刊发了《保安夜班摔伤之后,12万治疗费该谁支付?》一文,杜师傅来沪务工做保安,去年7月28日,他在夜班巡逻摔伤后,所在保安公司和劳动派遣用工单位并未帮助其支付医药费用,而先后两次的治疗费用12万元,还是杜师傅自己四处筹措借来的。


采访期间,在劳动报记者和长宁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的联系下,红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李秀鹏律师伸出了援手,帮助杜师傅提交了劳动仲裁诉讼申请。


在新闻报道发出后的当天,双方进行了劳动仲裁开庭。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保安公司又主动联系了杜师傅和李律师,希望能够调解协商此事。


1月18日,在红辉律师事务所张春源律师的陪同下,杜师傅与用人单位进行了一天的协商沟通,最终双方签订了一次性赔偿协议,杜师傅将获得17万元的赔偿金。


“当时保安公司不管我,12万元的巨债让我的精神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根本不知道去哪里维权。感谢好心的记者和律师,帮助我熬过了这个人生的‘寒冬’。万分感谢!”杜师傅激动地说道。


从报道刊发、劳动仲裁开庭,到达成协议、收到赔偿金,困扰杜师傅半年的工伤索赔,在短短9天时间里得到了圆满解决。“本案劳动者在维权时梳理的证据比较充分,这是非常好的。能够帮他在年前解决掉问题,也是意料之外的,结果还是好的。现在老哥可以回去好好过年了,蛮好的!”李秀鹏宽慰地说道。


据悉,杜师傅即将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并开展后续的康复治疗。在离沪前,杜师傅为报社和律师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权观点:别让“小聪明”伤害劳资...

公司拒开离职证明,员工如何维权

入职一年半未签劳动合同如何维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