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回群消息全体员工各罚200元,是否合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9

摘要: 完成相应规定步骤,企业规章制度从程序上才具备合法性。

微信群是否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其到底是聊天软件还是工作软件?恐怕面对这个问题,多数职场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微信里绝大多数的联系人都是工作上认识的人,即使在同一家公司,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无数个工作群,更令人担惊受怕的,是害怕在工作群里被@,甚至接到老板的语音电话……


近日,广东一家公司的员工,不仅亲身体验到了互联网给工作带来的改变,更因这一改变而被罚了。据网络消息,广东一公司员工因未回复群内消息,全员被罚款200元。


网传图片显示,在广东某公司内部聊天群内,相关人员发布了一条行政处罚消息,称鉴于2022年1月10日17:56分,在公司群内发布放假通知后,全员2小时内无回复,即违反企业微信使用管理办法,公司将进行惩罚,全员罚200元。并称“希望全体员工引以为戒,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共同维护正常工作秩序。”


2月15日,涉事企业中智华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处罚是根据公司条例和规章制度来的。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公司规章制度里已经有相关规定,所有员工也都签名确认了,按照规定,公司也对员工执行了处罚。


对此,该公司所在地荔湾区的劳动监察大队相关人员称,若员工认为罚款不合理,可带相应协议或规章制度文件到劳动监察大队咨询。


此事一经爆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大部分网友都对此举表示了不理解,有人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原来就有不合理的地方,有人认为公司此举有“讹钱”之嫌,有网友就表示,如果需要确保员工收到信息,应提前告知,而不应事后直接罚款。


更有人直指“在工作中使用微信本就不合理,微信并非工作软件”,并引发了微信等通讯软件让上下班界限模糊的热烈讨论。


此前,也有类似的案件发生,2018年,宁波一饮品店的店长王女士就因为睡得比较早,没有在晚上按照负责人要求,在10分钟内回复消息,因而被用人单位以“未及时上报当月营业额”辞退。更令人惊讶的是,王女士是一名孕妇,在我国对三期女职工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仍有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开除三期女职工。


那么,这些在微信群里发生的纠纷是否有据可查?企业制定的《微信使用管理办法》是否具有效力?公司的罚款行为合法吗?对此,劳动报记者邀请来自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章宁晓律师,围绕此案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解读。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专家观点丨问题1:企业制定的《微...

专家观点丨问题2:公司罚款的行为...

专家观点丨问题3:员工遇到这样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