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找工作,“陷阱”须当心

来源:江苏工人报 作者:刘松茂 发布时间:2022-08-14 10:57

摘要: 对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无法提供或者含糊其辞的,应当提高警惕。

暑假期间,有不少“职场小白”参加实习或者兼职,在增加收入的同时,积累社会经验。然而,作为涉世未深的新人,很容易落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家住南京市玄武区的小关想和几个朋友找一份兼职,他们在某招聘网站上搜索到一家蛋糕店,发了简历后,对方通知面试,地点在市中心某商务大楼。


面试沟通时,小关和朋友们才得知,对方并不是招聘单位,而是一家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称,会根据他们的求职要求提供合适的岗位,不过要先交600元押金,工作做满10次之后再退给他们。对方称,之所以收取押金,是因为用人单位怕没有干满就走。“如果你对新工作不满意,也可以在入职三天内申请退回押金。”对方说完,递给他们一份服务协议书。


拿到协议书时,涉世未深的几人没有发现异常,看到房间内其他人也在签订协议,小关和朋友也跟着交了押金。交完押金后,对方工作人员给了他们一个客服号码,并称若有工作机会会通过客服号联络。


几天后,小关等人接到通知,到一家披萨店工作。入职当日,小关却被告知,店里招的是全职工,做不满三个月无法办理离职手续。小关联系客服询问情况,没有得到回复。披萨店负责人告诉小关,店里和他们所说的中介并没有合作关系,几人这才发觉被骗,等他们赶到面试的地方时,发现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法律界人士提醒,第一次找工作,要尽可能多了解应聘公司及应聘的岗位信息,对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无法提供或者含糊其辞的,应当提高警惕。对于社会上的中介机构,要了解其是否有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核实其经营范围是否与执照相符,谨慎参与个人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应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电话记录等证据,这样在发生纠纷时,才能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下班后兼职当心劳动风险

职工下班后兼职可以吗?

因工伤不能上班被公司违法辞退,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