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观点丨欠薪、借款,职工遇到了什么麻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刘振思 发布时间:2023-06-07 11:27

摘要: 欠薪、借款,职工遇到了什么麻烦?

近日,读者张女士向本报《劳权周刊》来电反映,去年自己在佰家爱农(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入职后,企业一直没有支付其薪资,在劳动仲裁调解生效后,仍未按照规定时间支付欠薪,一拖再拖;同时,自己也与公司存在借款纠纷……就此,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律师观点


职工遇到用人单位“降薪”、遇到“欠薪”,劳动者该如何维权呢?如果出现与用人单位的借款纠纷,又该如何解决呢?对此,上海东一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章芊昊,就本案和有关劳动维权问题做了解答。


敦促用人单位及时履约

调解书中可增设违约条款


在本案中,张女士与用人单位达成了调解,对此,章芊昊解释,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调解后出具的调解书,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调解书约定的时间内支付相应款项,是可以直接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经调解出具调解书后,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不得再就经过调解的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章芊昊建议,劳动者可以在调解书中增设用人单位的违约条款,约束用人单位的不履约行为。例如,拖欠薪资需要分期支付的,如果出现延期违约支付,那么劳动者可以要求取消分期支付,用人单位要全额支付;或者约定延期付款的违约金,这个违约金可以直接约定一个金额(如:延期付款需要支付2万元违约金),而不需要像利息一样按日支付。


企业降薪

劳动者需及时维权


当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也不能单方面将工资降至最低保障标准。工资是劳动者在入职时和单位约定的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之一,企业降薪需要经过劳动者同意,并且还需要经过召开会议讨论并上报工会等手续,否则劳动者都可以向有关机关申请仲裁或投诉要求恢复薪资;这里延伸出一个问题,就是劳动者需要在知道降薪后短期内就提出异议,否则可能视为劳动者对降薪行为的默认,使降薪行为合理化。


求职擦亮眼睛

了解应聘单位实际情况


章芊昊建议劳动者在求职时,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的公司的基本信息,如果出现了一些税务或行政处罚等问题,那就需要多多考虑;另外也可以在人民法院的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查询该企业有没有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信息,同理,公司的负责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查询是否存在被执行的信息;另外通过裁判文书公开网也可以大致的了解一家公司及其负责人的涉诉情况,做好风险防控。


当劳动者离职时仍然存在未了事宜,如赔偿没到位的,可以对未了事宜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做确认,以此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莫轻易借款

最好有抵押物


对于本案中类似劳动者向企业和老板借款的纠纷,章芊昊建议广大劳动者,莫要轻易借款,更不要以个人信贷转出高额借款。“我对劳动者的建议,是一分钱都不借给公司。抛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情感不谈,职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关系,与双方借款所发生的借贷关系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如果公司或老板还不上钱了,借款部分无法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需要通过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章芊昊建议,如果劳动者一定需要借款,首先要确认清楚公司和老板的偿债能力,如果借条是公司出具的,那么最好让老板个人也作为担保人,担保这笔债务,如果有其他的抵押物,最好是在抵押物上设立抵押。例如本案中,对于可能的借贷违约,张女士可以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最好是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即使保全不到财产,也可以加速诉讼程序的进行,尽快地获得生效判决书,申请强制执行。不要通过民间的其他手段,这些手段极有可能激化矛盾,产生违法行为,适得其反。


【小贴士】

面临降薪

劳动者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本案中,公司以经营困难为由,对职工进行了降薪。那么在日常的工作中,劳动者在面临降薪问题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可采取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方式调整劳动者薪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必须取得劳动者书面明确表示同意,不能以劳动者默认为由主张双方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在实际中,部分用人单位直接通知劳动者降薪,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未明确表示反对或异议,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未在合理期间表示异议,视为接受,这也是不合理的,劳动者仍然有权要求恢复原岗位及薪资标准,补发工资。


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而实践中,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认定应当具备以下几点要素:第一,变化应当具有实质性,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变化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是不可预见的;第三,变化的出现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且双方当事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第四,变化已导致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无法履行。例如,因政策导致部门迁移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因为用人单位停业关店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企业内部业务调整或经营策略和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不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面临困难

多方寻援助力发展


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新赛道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当下,不少初创企业有着好项目、好想法,但在落地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或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除了企业自身调整经营策略以外,可以借助政策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向所在园区或楼宇寻求租金的优惠或缓缴,在行业协会团体中交流学习成功的经营经验……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的主力,在良好的营商投资环境下,企业也要把握机遇,形成健康良性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权观点丨?经营困难不该成为欠薪...

劳动监察之窗丨平台线索鸣预警,合...

不签合同、不缴社保、短期用工逃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