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记者收到一张来自读者发送的照片,相片中反映的是该劳动者工作的抛光车间,窗户紧闭,不少设备上残留着抛光产生的粉尘。记者隐约感觉到,这与抛光车间的安全防护问题有关,便火速联系当地监察部门,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
记者调查
企业回应:水循环去尘 设有通风设备
在收到劳动者投诉后,记者火速以洽淡合作为由与企业负责人龚海峰取得联系,并赶往工厂进行一番实地探访。
厂房位于松江区北杨路的尽头,面积并不大,分为加工和存放两个区域。加工区里,有两位工人正在对不锈钢筒进行抛光。记者在现场看到,车间窗户确实紧闭,工人佩戴着不同的防尘口罩作业,其中一位老师傅还自己花钱买了防护等级更高的防尘面罩。“我干这行30年了,要不是有这种防尘口罩,我早没命了。”企业主龚海峰介绍,公司采用的机器自带水循环系统,打磨产生的粉尘会通过这个系统被冲走,窗户紧闭,是为了防范剩余粉尘外扬,虽然没开窗户,但每一个加工位上都设有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企业根据不同的工种,安排不同防护等级的口罩,“每天都会给打磨工人更换新的口罩,有时工作量大,半天就要更换一次。”
至于地面和墙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龚海峰表示,有些是金属粉尘,有些是抛光蜡留下的痕迹,“干这一行的,环境不可能很干净,但我们也会定期清扫。”龚海峰还向记者展示了松江区环境保护局对企业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审查意见,皆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要求。
与此同时,企业所在的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大队会同永丰街道街镇社保中心和环保等相关部门也第一时间来到公司现场监察。针对钱先生反映公司可能存在的拖欠工资的问题,经查,钱光辉于2023年6月26日入职后,单位于2023年7月5日支付工资1000元,于2023年7月17日支付2000元,截至2023年7月23日,尚有6548元未发放。7月24日,钱光辉回公司后,单位已与其结清工资。
此外,暂未发现该公司存在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针对该公司未及时与员签订劳动合同及其它相关事宜,执法大队已开具《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调查询问书》,要求该单位提供相关材料配合进一步调查。
“可能是有误会吧。”龚海峰无奈的说,“老钱从没和我提过工资的事儿,可能看到网上有人说欠薪,再加上最近厂里效益不好,就担心欠薪也会发生在他身上。”但龚海峰同时也承认,自己在员工入职时,并没有做好培训指导工作,这才让工人师傅害怕工作环境不安全。
专业核实:不同危害程度,应采取不同防护措施
在抛光车间内,到底佩戴什么口罩是正确的?据业内人士介绍,普通的纱布口罩就是纤维口罩,它的阻流原理就是一个机械阻挡作用,通过这一层一层的机械阻挡,可以把大的颗粒阻挡住,但是不能阻挡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阻进入肺部,容易导致工人发生尘肺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向涉及粉尘作业的员工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生产性粉尘存在范围广,又十分细微,防不胜防,存在于许多生产过程中,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我国对此制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一是要通过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包括采用湿式作业、密闭环境,抽风、除尘、改进生产设备等;二是要加强卫生保健,加强个人的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加强对接尘工人健康监护。
此外,对于存在粉尘危害的企业,应当给职工配发符合《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的防尘口罩,不能使用普通的防疫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来替代防尘口罩。企业在购买防尘口罩时,应根据自家粉尘危害严重性的不同而配备相应级别的防尘口罩。一般的企业只需要配备KN90级别防尘口罩给接触粉尘的职工佩戴,对于产生矽尘、石绵尘等高致癌粉尘的企业,应当给职工佩戴KN95级别的防尘口罩,预防尘肺病发生,保护职工健康。
现象调查:“作坊型”企业仍存隐忧
由钱先生这一案例也引发出人们对尘肺病这一职业病的关注。记者通过网上搜索发现,近年来,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或员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尘肺病案例并不少,且由于尘肺病潜伏期较长,有的劳动者离职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有数据显示,尘肺病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职业病,约占全部报告病例总数的90%。近年来,随着职工劳动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也参与到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中来。
就工会系统来说,中华全国总工会曾在2010年和202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有关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切实履行工会监督职责,依法对企业贯彻落实尘肺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督促企业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依法如实申报粉尘危害项目,按要求开展粉尘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工作,完善防尘设施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为职工配发有效的防尘口罩或防护面具,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如实告知职工粉尘危害及防护知识,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组织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也曾在2019年联合制定了《上海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包括开展粉尘危害专项调查和治理,加强尘肺病监测、筛查和随访,对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实施分类救治救助等。
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一些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尤其是规模并不大的“作坊型”企业中,尘肺病依然是工人师傅最担忧的问题。虽然企业会配发防尘口罩,但这些口罩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防尘标准,既无人知晓也无人监督。还有工人反映,如果不是车间里有经验的老师傅提醒,自己都不知道要及时更换口罩。
此外,在这些“作坊型”企业中,工人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也并不强,在他们看来“有活就干,没活就休息,干一天算一天钱”的模式更灵活。至于开展岗前粉尘危害及防护知识普及、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企业主的普遍回应是“企业不景气,连订单都拿不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能及时结清工资就很好了,哪有精力给他们培训或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