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申报个人所得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兰英 发布时间:2023-12-14 14:29

摘要: 个人所得税则是中国税收的一种,在我国,个人年度收入超过一定的限额时,必须进行个税申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有向国家缴纳一定税款的责任。


个人所得税则是中国税收的一种,在我国,个人年度收入超过一定的限额时,必须进行个税申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那么,哪些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我国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怎样的?关于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流程又是怎样的?


这些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2.劳务报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经营所得;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


符合需要办理汇算清缴情形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


居民个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取得经营所得的,应当办理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


纳税人应当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预缴纳税申报。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中国境内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以下情形之一的非居民个人,应当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非居民个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的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实行查账征收的,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按照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或者按照其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经营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计算,即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实际取得的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额计算。


——财产租赁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缮费用的收入额计算。


——财产转让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即按照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转让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收入额全额计算。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如何申报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可以在地税机关的网站上进行申报,也可以邮寄申报,还可以直接到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进行申报,或者采取符合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方式申报。


个税申报时需要这些材料:根据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所得、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免(扣)税额、应补(退)税额等情况,如实填写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有效身份证件,包括纳税人的身份证、护照、回乡证、军人身份证件等。纳税申报表可以从税务局网站上免费下载,也可以直接到各地方税务机关的办税大厅免费领取。


纳税申报时,一般需填写个人的相关基础信息、各项所得的年所得额、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免税额、应补(退)税额等。个人的相关基础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照类型及号码、职业、任职受雇单位、经常居住地、中国境内有效联系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如果是外籍人员,除上述内容外,还需填报国籍、抵华日期等信息。


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申报人,可以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的主管地税机关申报。


关于申报税务机关的选择


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


如果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


无任职受雇单位的,年所得项目中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向其中一处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


如果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无生产、经营所得的,向户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


摄 影:李成溪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