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方先生来到了申花俱乐部工作,服务这支刚刚夺得甲A联赛冠军的荣耀之师,为球员和教练开大巴,往返于球场和训练场之间。2023年7月,方先生年满60岁,但当他拿着自己的合同和俱乐部商讨退休时,却遭遇了重重障碍。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方先生日前来到本报,讲述了这个历经27年的波折职业生涯。本报也邀请到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的蒋成律师针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厘清个中纠纷。
【读者自述】
服务冠军之师
他的工作曾光鲜不已
去年是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成立30周年,俱乐部为此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同样也是在去年,方先生年满60岁,原本期待退休后开始新生活的他却一直无法等到俱乐部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在俱乐部工作了27年,为申花的教练和队员开了半辈子车,方先生见证了申花在那么多年里的起起伏伏。他说自己对俱乐部是有感情的,“当年为徐根宝,范志毅开车,他们都亲切地叫我方师傅,我当时除了开球队大巴,也去接外援,为球队外援办理很多生活上的事务,那些年工作虽然挺忙碌,但在外人看来都很羡慕我的工作。”
但到了2007年,方先生直到退休时所产生的变故从这一刻开始了。
和俱乐部签订待退休协议
期间领取上海最低工资
申花俱乐部在2007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投资人变为很多资深球迷熟悉的老板朱骏,球队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至今的变化,这其中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方先生。
方先生在对记者的讲述中表示,朱骏入主球队后,更换了一大批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他这样的老员工也不能幸免。不过,方先生表示,朱骏在当时对待老员工合同的处理方式合法合规,他也能够接受。他也向记者展示了2009年签订的无固定期合同,以及随后签订的待退休协议。根据该待退协议,从2011年6月1日起,甲方(上海申花联盛俱乐部有限公)对乙方(方先生)实行待退休管理,甲方同意乙方脱离工作岗位,乙方待退休期间,甲方按照每年公布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但签下这份待退休协议并不代表方先生自此就可以安心等待退休年龄的到来,令他没有想到的坎坷一波接一波。
俱乐部再次易主
重新签订合同时,双方产生矛盾
2014年,申花俱乐部再度产生重大变动,新的投资集团入驻。方先生也被告知,他需要重新和俱乐部签订合同,但对于这份合同方先生有很多不认可之处。他向记者表示,首先俱乐部希望2年一签,而非此前的无固定期合同,并且签订新合同的同时需要再签订一份解约协议。根据这份解约协议,方先生此前与甲方(上海申花联盛俱乐部有限公司)的合同需于2015年5月6日解除,方先生需确认与甲方无任何经济及其他纠纷。
对此,方先生并不认可,表示这份新的合同与解约协议侵犯了他的权益。此后,他和俱乐部有过多次沟通,都未能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
方先生告诉记者,他此后依然在俱乐部工作,双方签订的是劳务协议,每月支付其3500元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