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认定缘何频频受阻?读者投诉:长期暴露于噪声、粉尘等作业环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4-02-28 11:26

摘要: 职业病认定缘何频频受阻?

孙师傅是一名曾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春节前夕,他向本报热线反映,在未收到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情况下,公司基于“业务原因和搬迁”为由,仓促地与他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这段时间,孙师傅一边往返医院进行职业病诊断,一边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同时为了养家糊口,他还在继续找新的工作。


职工投诉:

长期暴露于噪声、粉尘等作业环境


孙师傅自述,自己曾是上海远跃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有着10多年工龄的老员工。记者综合该企业官网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平台了解到,这是一家主要为客户提供中药制剂生产解决方案的企业,主营浓缩机、蒸汽清洗机、反应釜等设备。


2013年6月入职公司,孙师傅在制造车间的抛光岗位上工作。2016年起,他被调至售后服务部担任安装工程师,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只要公司派单,我就会去到客户那里为他们调试、维修机器。”孙师傅说。2021年5月31日,他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与一般劳动者不同的是,孙师傅的工作长期暴露于噪声、粉尘等作业环境。根据企业出具的一份《职业接触史》文书显示,在制造部抛光岗位工作时,孙师傅不仅日常工作8小时外还有加班情况,面临噪声和粉尘等危害。在转岗至售后服务部后,他仍需接触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孙师傅还向记者出示了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颁发的《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


  直至解除合同都没看到检查报告


“当时真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上签字的。”谈及与公司的劳动争议,孙师傅不禁后悔莫及。


孙师傅与原公司的纠纷,还要从近半年前说起。2023年9月9日,还在福建漳州的一家药业公司现场处理机器维修的孙师傅,突然接到公司的紧急召回电话。次日,他乘坐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匆匆赶回公司,随即被通知第二天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那个时候,公司没有说明检查的具体原因,我们也就去了。”孙师傅说道。


然而,职业健康检查的第二天,公司便和孙师傅及另几位同事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事宜。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孙师傅措手不及,“我们一开始都不同意。”孙师傅告诉记者,之后的一周内,公司不断找他们进行协商,“人事部门说,你们现在不签字,等公司搬迁后,还是要来谈合同解除的。”


2023年9月19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这份协议明确了一次性支付孙师傅经济补偿金等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产生的费用,以及在某日前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至其工资卡账户等内容。


在整个协商过程中,孙师傅说自己始终没有看到9月11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报告。尽管他多次要求查看,但公司方面均未予以提供。


“如果我真的患上职业病,该怎么办?”这是孙师傅反复向公司提出的疑问。在他的要求下,协议特别加上了一条“孙师傅要求再次进行职业病体检,费用由公司支付。如发生职业病,公司应依法承担责任”的重要约定,所以孙师傅最终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签了名字。


长期暴露于噪声、粉尘等作业环境


孙师傅自述,自己曾是上海远跃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有着10多年工龄的老员工。记者综合该企业官网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平台了解到,这是一家主要为客户提供中药制剂生产解决方案的企业,主营浓缩机、蒸汽清洗机、反应釜等设备。

2013年6月入职公司,孙师傅在制造车间的抛光岗位上工作。2016年起,他被调至售后服务部担任安装工程师,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只要公司派单,我就会去到客户那里为他们调试、维修机器。”孙师傅说。2021年5月31日,他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与一般劳动者不同的是,孙师傅的工作长期暴露于噪声、粉尘等作业环境。根据企业出具的一份《职业接触史》文书显示,在制造部抛光岗位工作时,孙师傅不仅日常工作8小时外还有加班情况,面临噪声和粉尘等危害。在转岗至售后服务部后,他仍需接触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孙师傅还向记者出示了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颁发的《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


直至解除合同都没看到检查报告


当时真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上签字的。”谈及与公司的劳动争议,孙师傅不禁后悔莫及。


孙师傅与原公司的纠纷,还要从近半年前说起。2023年9月9日,还在福建漳州的一家药业公司现场处理机器维修的孙师傅,突然接到公司的紧急召回电话。次日,他乘坐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匆匆赶回公司,随即被通知第二天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那个时候,公司没有说明检查的具体原因,我们也就去了。”孙师傅说道。


然而,职业健康检查的第二天,公司便和孙师傅及另几位同事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事宜。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孙师傅措手不及,“我们一开始都不同意。”孙师傅告诉记者,之后的一周内,公司不断找他们进行协商,“人事部门说,你们现在不签字,等公司搬迁后,还是要来谈合同解除的。”


2023年9月19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这份协议明确了一次性支付孙师傅经济补偿金等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产生的费用,以及在某日前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至其工资卡账户等内容。


在整个协商过程中,孙师傅说自己始终没有看到9月11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报告。尽管他多次要求查看,但公司方面均未予以提供。


“如果我真的患上职业病,该怎么办?”这是孙师傅反复向公司提出的疑问。在他的要求下,协议特别加上了一条“孙师傅要求再次进行职业病体检,费用由公司支付。如发生职业病,公司应依法承担责任”的重要约定,所以孙师傅最终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签了名字。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别让职业病认定“卡”在劳动关系确...

职业病鉴定≠工伤认定,工伤待遇需...

职业病患者工伤认定申请已被受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