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因经营困难闭店,劳动者被拖欠工资,面对两难的局面是否有双赢的办法?近日,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帮助15名劳动者解决了与一家知名火锅店之间的欠薪纠纷。
据了解,上海某连锁火锅店已陆续关闭了近10家门店,截至7月2日位于虹口的门店关闭时,该店仍拖欠15名劳动者两个月工资尚未支付。收到该案初步信息后,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启动劳动维权绿色通道。设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劳动者全程帮办,通过“一网通办”提交法律援助预申请,并转交申请人纸质申请材料至中心。对于当天无法到场的劳动者,中心引导至本部窗口,当天申请、受理、审批、指派、提供法律援助,五个“当天”,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
虹口法援指派了上海市千方律师事务所王勇律师承办本案。王勇与劳动者沟通并研究案件材料后发现,该案难点颇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是案外人江西某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而非与劳动者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被申请人上海某餐饮有限公司。且由于餐饮行业特殊性,劳动者每月工资金额都是浮动的,而非固定工资,受援人之一的该店店长制作的工资表还未申报审批,故工资金额的认定存在变数。”王勇表示,更棘手的是,双方利益平衡存在矛盾。一方面15名劳动者希望尽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资,找新工作重新开始,另一方面被申请人因经营困难停止营业,确实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所以不愿意配合化解矛盾,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能拖一时是一时”。
在与被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多次会见、收集证据、交换看法,并和区劳动仲裁充分沟通后,援助律师为15名劳动者确定了仲裁代理方案。律师收集了餐饮企业之前开出的在职证明、每月《消防安全培训记录》和企业支付这些劳动者工资的银行转账支付记录,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同时,店长制作的此前几个月的工资表与劳动者当月实际收到的工资一致,证明了店长制作工资表的真实性,进而确定15名劳动者请求支付的工资金额合法性。事实明确,但考虑火锅店的实际困境,援助律师为提出了分期支付工资的合理解决方案。
最终经过努力,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调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申请人上海某餐饮有限公司分四期支付15名劳动者共21余万元工资,若被申请人任意一期未履行,申请人可就剩余未支付金额一并申请执行。
此外,虹口法援也温馨提示劳动者,在入职时应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注意签订用人单位的主体,并妥善保存。要注意留存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与自身权益相关的证据,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当发生劳动争议时,要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沟通,如协商不成,应尽快通过司法途径合法解决争议,避免拖延导致权益受损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