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2024年司法实践成果,其中多项涉及劳动关系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内容,凸显司法裁判护航就业民生的重要导向。
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1.4万件,同比增长5.5%,通过公正裁判平衡劳资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针对欠薪问题,审结追索劳动报酬案件8.8万件,为劳动者追回薪酬28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16%,其中农民工工资18.6亿元;对恶意欠薪的998名责任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定罪量刑,彰显“零容忍”态度。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方面,明确交通事故的侵权方须向已达退休年龄但仍工作的受害者支付误工费,打破“年龄歧视”,认可老年劳动者的社会价值。同时,报告以山西法院判令企业全额支付产假员工被扣生育保险待遇这一典型案例,为女性职业发展发声,并明确严惩职场性别歧视与性骚扰的态度。
面对新就业形态纠纷,最高法也明确平台企业以“个体户注册”规避劳动关系的行为无效,坚持“事实用工”认定标准,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同时依法严惩“求职贷”“培训贷”等就业诈骗。
报告指出,2024年司法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的协作,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推动纠纷化解从“末端处置”向“前端预防”延伸,全年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12%,实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