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警惕掉入“法人陷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兰英 发布时间:2025-07-28 13:42

摘要: 这起案例仍为职场人敲响了警钟:切勿轻信他人代持身份,警惕掉入“法人陷阱”。

“你不当法人(代表),社保就给你交不了。”一句威胁,让北京的李女士陷入了一场噩梦。据相关报道,北京李女士被前领导张某以“不做法人代表就不交社保”胁迫,后挂名法人代表,“被负债”200余万元,账户遭冻结。直至法院传票送达,李女士才知陷入债务纠纷。最终经调查,确认其未参与经营,才得以免除责任。虽然有惊无险,但这起案例仍为职场人敲响了警钟:切勿轻信他人代持身份,警惕掉入“法人陷阱”。


这则新闻反映出职场中的权力胁迫,企业掌控者往往利用社保、晋升等核心利益作为要挟筹码,将法律风险转嫁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但需注意的是,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本就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附加条件,更不是胁迫的理由。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实际中这种胁迫有时还被披上了“信任”“人情”的外衣。这种情感绑架与权力压迫的双重结合,往往使得受害者直到财产被冻结时才惊觉上当受骗。而最后想要证明自己未实际参与经营,维权过程通常异常艰辛,费心又费力。


从法律角度来看,法定代表人需要对公司的债务、税务甚至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所谓的“挂名免责”承诺,根本站不住脚。一旦公司在财务、运转等方面出现问题,挂名的法人代表往往首当其冲。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会以藏匿的身份从事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届时,挂名者不仅面临民事纠纷还可能卷入刑事案件。即便最终经过多番折腾能够通过司法途径摆脱责任,这期间的诉讼成本、精神压力以及社会信用的损失,可能足以让一个普通人身心俱疲,甚至陷入再难爬起的困境。


面对这些情况,劳动者必须提高警惕,筑牢心理防线。要明确的一点是,认知到“法人代表”不是虚职,而是需要承担重大法律责任的实职。因此,对于任何要求提供身份证件、签字盖章的行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即便是领导要求、亲友请求,也要坚持规避风险原则。如果实在处于被动,已陷入挂名状态,要学会及时留存受到胁迫的相关证据,积极寻求法律救济。


此外,现行法律制度对于“挂名法人”现象存在规制不足,对于如何识别和惩处“挂名法人”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制度设计。我们希望相关法律制度能够逐步得到完善,尽量减少再受到非自愿“挂名法人”情况伤害的劳动者,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分公司拖欠工资,可要求总公司支付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