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击丨3800万货车司机:车轮上的生存图景与权益博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5-08-25 13:54

摘要: 今年,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12328热线货车司机接诉即办工作,开通专属办理渠道。

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带动物流行业飞速前行,而规模达3800万的货车司机,已成为这一产业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车轮上的生存”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复杂。近期,交通运输部在加强货车司机合法权益保障专题发布会上指出,尽管曾经困扰司机群体的部分困境已有所改善,但随着数字货运平台的广泛应用,一些新型权益问题开始显现。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新问题正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改善。


社会保障——推广职工互助保险,强化互济保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15.08%的货车司机尚未纳入任何社保体系,整体参保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考虑到运输途中的风险,多数司机选择了其他保障形式:52.63%参加新农合养老和医疗保险,32.24%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2.02%以灵活就业身份自行购险,19.39%依赖商业保险,另有少部分参与平台试点的职业伤害保险。


长期为临港货运司机之家提供法律援助,曾多次为货车司机就缴纳社保方面的问题提供咨询的段和段(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的张济麒律师发现,社保缴纳不仅会成为企业和司机争议的导火索,司机在相关维权时也易陷入困境。“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如果企业拒绝缴纳社保,劳动者要注意保留证据材料,为后续维权做好准备。”


缴纳社保,是司机保障的最基础和最底线,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保护。除此之外,对于职业病高发、交通事故风险高的货车司机们,一个多层次保障体系也正在构建中。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运输途中意外伤亡货车司机帮扶救助的通知》,提出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帮扶救助合力。《通知》明确,地工会组织、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积极开展货车司机职工互助保险,为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司机提供互济保障;鼓励各地加大经费补助,为货车司机赠送职工互助保险;同时探索推出针对性互助保险业务,覆盖意外伤害、突发重大疾病等场景。


工作强度——“司机之家”为奔波者遮风避雨


一直以来,货车司机的收入不算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下属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蓝领群体月均收入为6043元,其中货车司机排名第二,月均收入达7641元。


但高收入的背后,是长期高强度的劳动。《报告》显示,近四成货车司机月均出车天数超26天,另有近三成月均出车21至25天;从每日工作时长看,超三分之一的司机日均工作超12小时,远超标准工时。尤其在个体经营的司机群体中,车贷压力迫使高强度劳动更为普遍。


作为改善货车司机休息与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司机之家”近年来逐步推广落地。今年,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部署专项行动,集中建设改造1000个标准化规范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基本服务及可选优惠服务,司机可通过导航地图、货运平台、“司机之家”小程序等查找并就近使用。


近年来,本市积极推进“司机之家”建设,严格对照《“司机之家”建设指南》,构建起“一站式”服务体系,让货车司机们体验到全方位便利。这些“司机之家”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休息淋浴、餐饮供应、车辆维修、安全宣传等核心服务全覆盖,部分服务区还贴心增设免费Wi-Fi、应急药箱等设施。截至目前,本市已获交通部验收并投入运营的“司机之家”9个,日均服务货车司机约1283人次。今年年底前,计划还将建成投运1个“司机之家”(庄行高速服务区“司机之家”)。


数字货运——行业算法公开向前一步


车轮转起来,司机才能挣到钱。《报告》显示,目前近六成司机通过数字货运平台寻找货源,其中超八成司机的主要货源来自平台。数字货运平台在为司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部分人陷入被动:一些接活能力弱、货源不稳定的司机,即便遇到单价看似高但返程无货或返程运费过低的订单,也只能被动接受。


“货运平台的收费、抽成、运费结算等,直接关系司机收入。”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在“加强货车司机合法权益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保障司机合理劳动报酬方面,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统筹兼顾司机、货主、平台等各方利益,部署开展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收费治理工作。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主要货运平台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发布货主实名制、保障运费及时结算等10项公开承诺,推动构建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合理分配、各方互利共赢的货运市场生态。


算法透明化成为破局的关键一步。今年3月13日,货拉拉发布《关于推动算法公开透明、向上向善机制的公告》,披露分单机制、定价规则及司机权益保障措施等,成为货运行业首个公开核心算法规则的平台。


紧接着,7月31日,货拉拉上海市域算法协商恳谈会在长宁召开,司机代表与企业代表面对面沟通,围绕拖欠运费、算法公开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并签订《货拉拉上海市域算法协商恳谈会会议纪要》。根据协商结果,平台将建立司机举报通道,畅通申诉机制,明确申诉途径,营造公平公正的抢单环境。


维权服务——多渠道畅通线上线下维权通道


奔波在路上,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作为新就业形态群体,货车司机遇到纠纷后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维权渠道。临港新片区集卡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室,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司机所属企业注册地在外地,且不少人缺乏法律知识,导致维权时常陷入困境。《报告》数据显示,在社会保障服务需求中,货车司机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最为迫切,占比达50.49%。


张济麒解释,法律援助需求高,源于劳务用工纠纷、运输合同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社会保险缴纳等高频纠纷,其中薪酬纠纷最为常见。纠纷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司机与企业并非劳动关系,更接近合作关系,双方在费用结算、发放等方面缺乏明确书面约定,企业可能以经济效益不佳为由拖欠;二是部分司机忽视驾驶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容易引发费用结算争议。“比如企业以司机频繁发生交通事故为由拒绝支付运费。”她强调,交通事故赔付与运费支付不应混为一谈:若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可按相关法律规定和公司制度合理赔偿;若为合作关系,建议司机以书面形式明确运输费用支付标准及交通事故赔付细则,避免结算时扯皮。


为打破异地维权壁垒,全国性维权网络正在形成。今年,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12328热线货车司机接诉即办工作,开通专属办理渠道。目前,全国260多个地市的货车司机可通过12328电话专属语音入口快速反映诉求;同时,微信小程序专属服务窗口已开通,还建立了主要货运平台企业直达办理通道,方便相关投诉举报直接转至平台企业总部处理。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改善停车休息环境、加大爱心帮扶力...

​改善停车休息环境、加大爱心帮扶...

全天待命的货车司机不算作灵活用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