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晚,由“90后”青年指挥家孙一凡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绎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上海交响音乐厅献上了世界首演。这部集中国绘画、诗词、乐器于一体的鸿篇巨制,不仅为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画下了完美的收官句点,也开启了《千里江山》全国巡演的序幕。
“90后”指挥挑大梁,
身兼多职直言肾上腺素飙升
记者走进上海交响乐团时,一幅悬挂在音乐厅上方的《千里江山图》长卷局部画作赫然映入眼帘,连绵的青山、浩渺的江河、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让人瞬间进入了东方古国的水墨意境之中。
在画作之下,年轻的“90后”指挥孙一凡正弹奏着钢琴。半个月前,他在华沙机场转机时接到了执棒这场演出的通知,同时交给他的还有第五乐章钢琴演奏的重任。一人身兼多职,又是重磅作品的世界首演,“90后”青年指挥能否担此大任?
排练厅里,孙一凡道出了他接受挑战的信心。“压力不小,(接到任务时)我感到自己的肾上腺素都快飙升了。很有挑战,特别是看到乐谱后,压力更是大了不少,不仅要指挥,还要弹钢琴。虽然排练时会跟乐队沟通,但演出时如何用身体和表情给乐队信号,还是要靠技巧。”为此,孙一凡下飞机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键盘开始练习,并且向多位大师求教了边弹边指的经验。
因为是世界首演,没有前作可以借鉴,在常人看来是难上加难,但孙一凡却表示,这样更加有趣,因为不会受之前版本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和初心。当然,前提是要跟作曲家多多沟通,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国乐、交响牵手
古典诗词营造东方美学意境
其实,孙一凡口中的“挑战”和“优势”都不是虚言。记者了解到,此次演出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创作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画作——《千里江山图》卷,这幅描绘了祖国山河雄浑壮阔的绝世佳作,极富音乐韵律美感,给了作曲家赵麟无限的音乐想象。
与原画作的六个部分相对应,赵麟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也分为六个乐章,其中每个乐章的标题和副标题都来自中国古典文学名句。演出时,作品通过管弦乐队与笙、琵琶、二胡、钢琴、竹笛多个独奏乐器及民族女高音的珠联演绎,将国乐之声与交响乐创作技法结合,辅以中国经典诗词文本,营造出了大道至简的东方美学意境。而在7月30日晚上海首演的版本里,第六乐章在竹笛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箫,更加充盈山水人文意境。
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看来,作品的六个乐章,其实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即“中国是什么,中国人是什么。”“希望每一位听到这部作品的听众朋友,都能在这样的思考中感受作曲家心中的中国之美,唤醒心灵深处的爱国热情。”
上海领航全国巡演
用音乐描绘祖国美好山河
把这样一部作品交到一位青年指挥家的手里,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坦言,从未有过担忧,“要给他们机会,这些年轻人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很靠谱。”周平的话让孙一凡更加坚定了信心。
当然,除了信任,乐团上下的倾力投入也给了孙一凡不少帮助。为了帮助这位“90后”独挑大梁的年轻指挥更好理解作品,余隆特意给他邮寄了一本解读该画作的书,让孙一凡受益匪浅。“乐队里很多乐手曾经都是我的老师,大家配合起来很默契,有他们在我也很安心。”
于是,7月30日晚,这部由上海交响乐团作为发起团之一,与联盟23家院团联合委约的作品,经作曲家赵麟一年精心打磨后,终于在上海初试啼声。年仅28岁的孙一凡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为现场和线上过百万观众临摹了一幅咫尺千里、穿越时空、富有中华民族人文哲思的音乐画卷,也为持续了11天的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据悉,上海首演后,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还将陆续由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多支乐团分别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共计20场演出,以《千里江山》的音乐足迹踏访祖国的锦绣山河。
此外,今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音乐家还将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演奏这部作品,之后,余隆则将执棒“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北京国际音乐节节日乐团”为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揭幕。
(上海交响乐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