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生活 | 清凉夜练?高温时节深夜锻炼要注意这些事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5-08-06 12:35

摘要: 深夜运动热情不减,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虽已是立秋时节,上海依然是高温预警高挂。记者走访发现,为避开白天的酷暑,不少运动爱好者选择在深夜进行篮球、跑步、健身等锻炼。专家提醒,虽然夜晚气温有所下降,但高温时节深夜运动仍需警惕健康风险,掌握科学方法。


“白天太热了,根本没法打,只能晚上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在静安大宁公园的一处市民球场,市民张先生一边擦汗一边说。


类似的场景在一墙之隔的公园里也会出现,三五成群的跑步爱好者,在公园里畅快刷圈。“夜跑凉快些,跑完出一身汗反而舒服。”跑步爱好者金女士坦言,虽然天气炎热,但也是考验自己耐力和意志力的时候,希望通过一个夏天的苦训,可以为下半年的马拉松赛事奠定基础。


不过,记者也在走访中看到,部分市区道路上,深夜11点乃至12点左右,仍有人在路跑。而健身房和运动场馆进入智能化管理时代,凌晨时分也有人在运动锻炼。因为白天太热,夜晚时段又很抢手,个别网球场馆开出23时到次日凌晨1时的畅打,依然有不少球友抢订。


实际上,夏季夜晚,尤其经历白天暴晒后,地表热辐射强、空气湿度可能更大,人体散热效率依然受限,核心体温下降缓慢,深夜运动依然面临三大风险:


中暑风险未解除:即使气温下降,高强度运动仍可能引发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重症中暑)。热射病死亡率极高。


心血管负担加重:高温环境下运动,心脏需加倍工作泵血散热,本就加重负担。深夜时段(尤其凌晨)本身又是人体生理机能低谷,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对增高。


意外伤害几率增加:深夜光照不足、视线不佳,加之运动后疲劳,反应能力下降,在运动场、道路或健身器械上发生碰撞、跌倒等意外的风险显著上升。


如何平衡运动需求与健康安全?


时间选择有讲究:尽量选择晚上9点前或清晨5点后相对凉爽时段。避免在午夜至凌晨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长入睡时间,对身体和工作造成影响。


热身补水不可少:充分热身激活身体,运动中和运动后及时、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饮料或淡盐水,切忌豪饮冰水。随时关注身体信号,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极度疲乏等,立即停止运动,寻求阴凉处休息。


运动强度需调整:主动降低运动强度和时长,以“微汗”或舒适为度,避免“硬扛”。高温天并非追求个人最佳成绩的时机。


场地安全是保障:选择照明良好、地面平整、人流量适中的专业运动场所。穿戴颜色鲜艳或有反光标识的运动服。结伴而行,互相照应。


特殊人群要谨慎: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或感冒、熬夜后状态不佳者,应咨询医生,避免在高温天深夜进行剧烈运动。


头图为一名女孩在外滩夜跑。图片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消夏生活|高温暴雨挡不住阿姨爷叔...

第十七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

让你的运动有迹可循!“智慧时代”...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