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岗位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200%!技能人才收入“下限”指引公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5-11-15 13:06

摘要: 推动构建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促进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技能增收的良性循环。

技能人才,薪资该给多少?近日,人社部发布《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对四类技能人才收入的“下限”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从而推动构建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促进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技能增收的良性循环。


技能人才按岗位分为四类


《指引》结合技能人才所从事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任务以及岗位所需技能的复杂度、稀缺性、人力资本积累,一般将岗位按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基础类岗位,此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多为重复性、常规性工作,工作操作规程较为容易。劳动者通常经过短时间经验积累或专门培训,掌握单一简单技能即可符合岗位要求。


其次为重要类岗位,此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多为处理企业生产经营某一领域内较为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劳动者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或专门培训,具备某一领域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较为专业、精深的技能才能符合岗位要求。


第三类为关键类岗位,此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多为承担企业生产经营某一领域内非常规性、较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或处理跨领域、多维度的复合复杂类任务。劳动者通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或专门培训,具备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储备或多个领域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掌握专业、精深或综合、全面的技能才能符合岗位要求。


第四类为核心类岗位,此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多为承担重大技术攻关、改造升级等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要求的工作任务。劳动者通常需要具有深厚的工作经验、较高的教育水平或较强的学习能力,精通多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高超、精湛的技能才能符合岗位要求。


月最低工资有了参考标准


根据《指引》,区域、行业、企业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可采取确定月最低工资的形式,也可单独针对技能津贴单元确定月最低技能津贴发放标准。


各岗位类别技能人才的月最低工资,可参考本地区同类可比岗位或职业(工种)市场工资价位低位数,结合行业(企业)经营特点、发展需要和效益情况,按照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上浮一定比例确定。


其中,基础类岗位,一般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105%;重要类岗位,一般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120%;关键类岗位,一般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150%;核心类岗位,一般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200%。


根据该方法确定的各岗位类别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为该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最低级别的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如岗位类别内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的最低级别为学徒工,则该岗位类别以学徒工的上一级技能等级作为确定本岗位类别月最低工资的起点。学徒工的月最低工资可在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特级首席技师不低于高管低位数


《指引》指出,区域、行业、企业确定不同岗位类别内不同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可参考本地区同类可比岗位或职业(工种)、相同或相近技能等级市场工资价位,在该类别岗位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基础上,按技能等级逐级上浮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额确定。


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最低工资一般不低于所在区域、行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工资的低位数。确定技能人才小时最低工资的,可在月最低工资的基础上,按标准工时进行折算。


开展集体协商分类分级确定


《指引》明确,区域、行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应通过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确定。企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可通过开展企业集体协商或履行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民主程序确定。区域、行业、企业要合理确定工时工价和劳动定额标准,确保技能人才在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工资报酬不低于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会同各级工会、企联、工商联等,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动对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行业和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街道乡镇,以及龙头企业等,通过开展集体协商分类分级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帮助区域、行业、企业更好吸引和留住技能人才,支撑发展需要。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方案出台!...

逾6成职场人遭遇岗位描述与实际不...

今年除夕上班,要支付三倍工资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