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今天我们迎来了大雪节气。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一候鹖鴠不鸣意思是,天气寒冷了,寒号鸟也不再鸣叫。这里的“寒号鸟”其实并不是鸟类,而是一种名为复齿鼯鼠的哺乳动物,它们长得和松鼠、蝙蝠有几分相似,因为喜欢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并且善于飞翔,看起来像鸟,所以被古人称为“寒号鸟”。二候虎始交,指的是随着天气日趋寒冷,大雪时节正是阴气最盛的时候,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动,“百兽之王”老虎感受到阳气而出现求偶的行为。三候荔挺出,这里的“荔”指的不是荔枝,而是马兰草或马兰花这样耐寒的植物,即便是在寒冬,这些植物依然抽出了新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周气温先升后降仍需做好保暖
与小雪节气一样,大雪这一节气名反映的是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大雪到来意味着天气将越来越冷,降水量也会随之增大。根据节气法划分季节,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但最近又有消息说上海本轮入冬失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气象意义上,将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入冬的标志,从11月30日起,上海已连续4天日均气温低于10度,但12月4日的日均气温高于10度,由此宣告入冬失败。本周一开始,上海迎来了一场大回暖,未来几天,本轮升温仍将持续。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本周四至下周初,气温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本周六将迎来此次回暖的高峰,最高温将至22°C,周日起受冷空气影响,晴暖天气不再,随之而来的是降温与阴雨天气,“湿冷魔法攻击”即将到来,建议大家做好准备,应对回暖之后的降温。
咸肉是上海人的大雪味道
俗话说:“未曾过年,先肥屋檐。”意思是春节还未到,家家户户已经做起了准备,屋檐下挂出了各种食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雪节气到来,意味着传统新年就在眼前,所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时节许多家庭开始自己腌制腊肉。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已不再需要为了保存肉类、防止肉类腐败而腌肉了,但属于腊肉、腌肉的那份独特的香味依然深受大家的喜爱。
对于上海人来说,菜饭、腌笃鲜里的那一块咸肉可谓灵魂所在,年前腌制咸肉也是不少老上海的生活记忆。一斤盐加半两花椒增加香味,再放入两篇香叶和八角……当然每家每户的配方也会稍有不同,待到春节时候,这些咸肉就会成为上海人餐桌上的美味。
时令进补牢记“三”样口诀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民间流传着“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现象,还有助于调节体内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利于阳气升发。
那大雪进补应该怎么补呢?此时进补建议食用富含蛋白质、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这里为大家推荐三肉、三茶、三汤,三肉分别是温胃御寒的羊肉、壮体补肾的鸽肉、益智健脑的鱼肉,三茶则是具有降脂降压作用的黑茶、能够增强人体抗寒能力的红茶、有润肤润喉生津作用的乌龙茶,三汤指的是温暖脾胃的白胡椒煲猪肚汤、帮助提升免疫力的蘑菇蛋花汤、大补驱寒的白菜萝卜羊肉汤。此外,还有三种调料也很适合此时食用,它们是通阳除寒的大葱、驱寒暖胃的生姜和杀菌防感冒的大蒜
不过,进补虽好,但不适用于所有人,患有三高的市民还要适当控制,量出为入,消耗得多,就多补点,反之,就少补点,不要补益过度。
深秋的上海正是五彩斑斓时
所谓“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时节,中国北方地区河面开始逐渐结冰,正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而此时的上海恰逢深秋,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银杏季,金色的银杏叶片是阳光下靓丽的风景线。上海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古猗园、长风公园、襄阳公园、华新公园内的银杏正值最佳观赏期,除了在公园内可以看到银杏以外,在道路上也同样可以欣赏金色美景,大家熟知的慈云街、黄金城道、常熟路、四平路等街道也已笼罩在一片金色中。
深秋的上海不仅拥有银杏美景,街头、公园内的红叶也同样动人。在大观园、桂林公园,可以看到黄连木满树的红叶在阳光下摇曳生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到地上,漫步其中,带来天然的治愈感。红园内的三角枫最是引人注目,火红的颜色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来自秋天的热情扑面而来。上海的公园里还有那宛若紫色宝石的女贞、橙黄色的七叶树等待着人们观赏,大雪时节的上海正是五彩斑斓的时候,大家不妨一起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