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就业影响的最新监测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和劳动世界:最新评估和分析(第五版)》,对疫情在2020年上半年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各国面临的五项挑战,同时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回顾:2020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遭到重创——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破坏
封锁措施对劳动世界产生了严重影响,各种形式的工作场所关闭仍然存续。截至6月15日,全球几乎三分之一(32%)的工人所在国家要求除必要外其他工作场所全部关闭;42%的工人所在国家要求某些行业工作场所关闭或某些类型工人停工;19%的工人所在国家推荐工作场所关闭。但各地区的工作场所关闭程度差距较大。目前,对工人和工作场所的限制措施最严厉的是美洲。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6月15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和中亚没有一个国家继续实施除必要外所有工作场所关闭的措施,而非洲仅有2%的工人所在国家依然实施这种严格措施。
工作时间损失不断加剧,各国工时损失的构成差别较大。本版国际劳工组织监测,估测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14%,相当于4亿个全职工作岗位。中低收入国家遭受的打击最重,工时减少了16.1%。美洲工作时间减少了18.3%,相当于7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在主要的地区中,美洲的工作时间减少幅度最大,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第四版监测以来向上修正的最大数值。欧洲和中亚地区工作时间减少了13.9%,相当于45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亚太地区工作时间减少了13.5%,相当于2.3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在亚太次地区,工时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南亚(第二季度减少17.9%),其次为东南亚和太平洋(12.6%)、东亚(10.4%)。阿拉伯国家工作时间减少了13.2%,相当于8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非洲工作时间减少了12.1%,相当于45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在次地区层面,北非工作时间急剧减少15.5%;南部非洲12.2%,中非11.9%,西非11.6%,东非10.9%。
女性劳动者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经济部门中女性就业比例较高;从事家庭工作的女性在疫情防控措施中较为脆弱;卫生和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主要为女性;危机期间新增照护需求的不公平分配对女性影响较大。最新的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将加剧,并将消除近年来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这是值得警惕的发展趋势。
二、预测未来:展望和政策挑战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2020年下半年的复苏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在总结各国已经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国际劳工组织指出了各国普遍面临的五项挑战:一是在卫生政策和经济、社会政策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和优先顺序,为劳动力市场创造最佳的、可持续的成果;二是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实施和维持干预措施应当被限定在必要范围内;三是支持脆弱和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群体,创造更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四是确保国际安全稳定,尤其应当支持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五是加强社会对话,尊重工作中的权利。
对此,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以下应对风险的政策框架:基于国际劳工标准的抗击新冠病毒危机的四个主要支柱。
政策框架:基于国际劳工标准的抗击新冠病毒危机的四个主要支柱
支柱一:刺激经济和就业
1.积极的财政政策
2.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的货币政策
3.对具体行业(包括医疗行业)提供借贷和金融支持
支柱二:支持企业、工作岗位和收入
1.扩大社会保护,覆盖全民
2.实施就业保留措施
3.为企业提供财政和税收以及其他减免等优惠政策
支柱三:在工作场所对工人做好防护
1.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2.调整工作安排(例如,远程办公)
3.防止歧视和社会排斥
4.为全体工人提供可获得的医疗服务
5.扩大带薪休假范围
支柱四:依靠社会对话寻求解决方案
1.加强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能力建设,增强复原力
2.加强政府的能力建设
3.加强社会对话、集体谈判、劳动关系制度和进程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和劳动世界:最新评估和分析(第五版)》[J].中国劳动,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