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上班的人③|嘉兴→上海,南通→上海,高铁上的长三角让更多人实现“双城”通勤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0-10-12 08:40

摘要: 谁在过着“双城生活”?异地通勤,有着哪些便与不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省劳动力流通又有着哪些新的变化?

随着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花桥→ 上海双城通勤的模式,正在更多的城市之间兴起。


中国高铁版图上最密集的长三角交通网络串联起繁华的都市圈,也编织了很多人奇妙的“双城”生活。从最初的“上海—昆山”样本,到如今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群加入,在一根根铁轨上,人们正享受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和精密运行图调整带给自己的通勤便利。


用一趟高铁列车实现“双城”生活


今年22岁的赵江炜是福建人,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工作。3年前,他将家安在了嘉兴。这一切都要从一趟高铁动车说起。


每天早上6点40分,小赵准时从位于嘉兴的120平方的新家出门,解锁一辆共享单车后,悠哉地一路骑行到嘉兴高铁南站,全程10分钟左右。而后,他将准时坐进7点14分开往上海虹桥站的G1952次列车的车厢。刷会儿手机,或者打个盹儿,列车很快就能抵达目的地。


7点50分,小赵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虹桥火车站的抵达层。再步行十几分钟后,他便能惬意地坐在大虹桥商务区的办公楼里,开启一天的工作。




这样来回两地的“双城”生活,比一些住在上海的同事都要方便。用小赵的话来说,只有夏天的强台风和冬天的强降雪才会成为自己放弃乘坐铁路的“不可抗力”,自己的火车票一买就是一个月。


小赵坦言,自己也不是没想过在上海买房,可市区高昂的房价,让刚走出校园的小夫妻俩望而却步。偶然间,夫妻俩去嘉兴游玩,意外地发现,这里竟然可以通过一条铁路轻松实现“双城”生活。


于是,3年前,小赵便在嘉兴买了房,将家安置在了这里。而这样的选择远不止小赵一个人,在购房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不少年轻人都在尝试这种模式。上升的房价也在侧面印证了这些。“那年年初的时候,房产中介给我的报价是8000元一平方,到年底我购买的时候已经翻了足足一倍。”小赵说。


如今,小赵不用堵车,每天下班也只需要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舒舒服服地坐着火车从上海的办公室回到嘉兴的新房里。


呼啸往返的城际铁路,压缩着城市之间的距离,在繁华的都市工作或学习,在山清水秀的近郊小城生活,人们“双城”生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沪苏通成了南通→上海的“班车”


采访时,记者发现,像赵江炜这样在毗邻大城市上班,而将房子买在周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所看重的,就是未来铁路、轨道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周边城市的更好的环境和更低的生活成本。


供职于上海一家国有企业的金鑫,就在今年享受到了铁路长三角一体化带给他的福利。原来,小金的爱人是南通人,他便跟着妻子住在了当地。今年7月1日,随着沪苏通铁路通车,小金每隔3天就要经历的一次回家路,变得越来越顺畅了。


相比赵江炜的“1小时生活圈”,金鑫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铁轨上所受到的辐射面更广。沪苏通铁路列车的“C”字头,也更好地说明,这是一条往返与上海和南通两地的城际列车。





在搭乘了大半年的沪苏通城际列车后,金鑫感触最深的是,车厢里的上座率越来越高,其中,讲上海话口音的乘客越来越多,“早晚高峰时,车子途经张家港、常熟等这些地方,上下站的年轻人特别多”。

在金鑫看来,这些人中有不少都和他一样,是把火车当上下班“班车”乘坐的人。“背着电脑,戴着工作牌,一看就是去上班的。”金鑫直言,沪苏通铁路开通后,从南通到上海的时间由原来3.5小时压缩至最快1小时6分钟。




在金鑫眼中,南通最老的汽车站拆除,成为了沪苏通铁路真正站稳脚跟的标志。而上海铁路局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字也足以证明,乘坐高铁从南通到上海真的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据悉,沪苏通铁路开通三个月以来,南通站发送旅客239364人,南通西站发送旅客302719人。


如今,金鑫在上海的工作每隔3天可以回家一趟,C3702趟列车成为了他准时打卡的“专列”,全程1小时35分钟。在此之前,他只能乘坐大巴车回家。“堵在苏通大桥上的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刮风下雨,老婆特别担心我路上的安全”。金鑫直言,现在,坐在高铁车厢里,定定心心就能到家了。


2025年,“双城”通勤有望遍及长三角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是不少人的梦想和选择,像赵江炜、金鑫这样的年轻人,之所以能够安然地实现“双城”生活,都离不开这根穿梭于身边的铁轨。


高昂的房价、艰难的落户资格不再是他们的阻力,正是“八纵八横”的高铁网,配合每次精密的运行图调整,不断合理调整运力,解决运能问题,满足市场需求,让更多的赵小伟、金鑫减轻了购房的经济压力,同时又能在大城市打拼事业,让生活在苏州、南通,工作在上海成为可能。


据铁路部门介绍,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已基本形成,“同城效应”日渐凸显。





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区域内铁路营业里程已超1150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5095公里。2020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更是继续“高歌猛进”,计划开通新线里程将超 1000 公里。


记者了解到,未来6年,新建铁路将达6600公里,带动形成0.5—3小时城际交通圈。长三角地区城际铁路规划已在研究中,将会采用高铁制式,速度将在160公里至250公里之间,连接都市圈的城市。例如,将城际铁路往嘉兴(嘉善)和苏州方向进一步延伸,来连通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示范区。


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铁路网密度将达到 507公里/万平方公里。类似“苏州=上海”、“嘉兴=上海”、“南通=上海”这样 “双城”通勤的模式有望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王迪,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曹艳春:解决65%劳动争议案件,...

职场性骚扰该如何界定?不可忽视隐...

骑手送餐途中撞伤人谁来赔?法院认...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