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创建“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落下帷幕,通报认定了全国159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上海有5个项目获得该殊荣,嘉定工业区工程师(技师)学院的“同心园工程师学堂”作为嘉定区唯一一个项目榜上有名。
记者了解到,嘉定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度高,在此背景下,园区于2015年6月成立了工程师(技师)学院。据介绍,工程师(技师)学院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面向园区所有职工开设贴合企业职工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通过理论传授和技能实训,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
校企合作,助推员工“深造”
“不少企业员工都希望能继续深造,但培训费太贵、培训点太远、好课程难觅等制约因素,有时会让人望而却步。”学院负责人表示,而工程师学院则采用自行报名参加的方式,不需要任何费用。为了不占用员工工作时间,利用周末、双休日培训,每阶段课程约30课时。课程项目的教学以企业案例和学习项目作为主要架构,加大实训环节训练,边做边学边教。
马德成是“盈达空调”维修部的员工,学习机械维修专业的他,对于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一流大企业检修设备都用电脑,再不去学习新技术,一把扳手加一台万能表式的检修,早晚会被淘汰。”供职于汽车气囊研发生产企业“奥托立夫”的学员徐杰,利用课堂所学耍起了“小聪明”。作为一名汽车气囊点爆测试员,为了使气囊点爆时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不再惊扰到其他同事,徐杰在测试系统中写入指令,预设了倒计时系统。
学员齐仲林就职于“盈达空调”,他将所学知识用到了研发中,将机械式控制开关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开关替代,目前这辆太阳能冷链运输车已经有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订单达到600多台。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今年上海开放大学在盈达空调有限公司开办了《工商管理》的本科学历班。
“师徒制”模式,理论实训一把抓
特殊的带教模式,也是工程师学院的特色。学院会事先了解好企业所急需的培训项目,同时挖掘辖区内各企业中的一些高技术人才。
“我们从园区6个首席技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一批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上述负责人介绍,从企业走向园区,开启高技能裁人培训“传、帮、带”模式。截至目前,工程师(技师)学院已聘任了15位讲师,他们都是来自嘉定工业区企业的一线高级工程师或科研人员。
此外,学院成立了课程编写组,成员有来自上海工商职业学院、天华学院的教师,也有来自嘉定工业区大陆泰密克、创帛、中科力帆、熙可食品等重点企业的技术能手和专家。截至目前,课程组成员已由2016年的10人增加至17人,主要是对确定课程进行自编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据了解,工程师(技师)学院的培训课程涵盖新能源汽车、电器控制、机械数控、机器视觉、生物医药5大领域7个培训项目,培训班次共14期,已有9240人次参加了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