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推动建立灵活就业群体劳动关系迫在眉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1-07-22 11:27

摘要: 这一“该谁赔”的问题,则恰恰击中了目前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维护软肋——“我是谁的人”。

日前,一则广东湛江一外卖小哥在街头撞到一辆价值600多万的劳斯莱斯的消息引起全网热议。据称,车辆维修大概需要三四十万。截至发稿前,双方均称自己是在正常直行,交警尚未判责。


事件中,外卖小哥的职业身份和豪车的价值,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而这一“该谁赔”的问题,则恰恰击中了目前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维护软肋——“我是谁的人”。


如果说,外卖员与平台签订过劳动合同,那其实解决问题的途径很简单。即便前者暂时无力支付,那么劳斯莱斯车主也不必担心。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换句话说,劳斯莱斯车主完全可以从平台处获得赔偿。而事后,平台则可以再与外卖员协商,获得追偿。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尽管数据显示,中国的外卖员总数已经超过了700万人,但其中能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的专职骑手可谓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以“专送”、“众包”等形式存在,劳动法律关系较为模糊,大多无合同、无社保。


“我到底是谁的人?”——这成了很多骑手最大的困惑。随之带来的,则是一连串的劳动权益维护难题。其根本在于名不正,则言不顺。


正是这一软肋,使得此起赔偿案或将变得复杂无比。一旦外卖小哥被判全责,在缺乏劳动关系认定的前提下,赔偿责任将会全转移至其个人;而另一方面,劳斯莱斯车主也会“头疼”,如果外卖小哥无力支付,那其拿到赔偿款的过程将会非常曲折。


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关注到,外卖小哥受伤后,其是否能享受工伤保险以及休假期间的待遇补偿。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常常就是一座山。长期以来,因为新业态迅速发展造成法律法规的“跟不上趟”,以及企业的有意回避,使得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关系出现了普遍缺失的“怪象”。就以两大头部外卖平台为例,注册外卖员中接近千万,都不是旗下员工,而是属于外包的关系,只给交每天3元的商业险。


就业可以“灵活”,用工不能“无序”!规范新业态企业的用工方式,厘清平台与从业者的用工关系,已成为合理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的首要之急,不可或缺。


就在本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委会中就明确针对这一群体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首屈一指的便是“适应新就业形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对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相关企业应合理保障劳动者权益。”


劳动关系一旦予以认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明晰,法律关系也会明确,从而彼此之间的误解、误认和纠纷也将有所减少。而更为关键的是,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的灵活就业从业者在发生意外之后或提出利益诉求时,心中也就有了底气。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灵活就业的烦恼⑤|在上海打工,为...

灵活就业的烦恼②|一单抽成至少2...

灵活就业的烦恼①|出了意外不知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