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家高校和优质企业推出49个项目,一周内已有30余位博士后揭榜。12月2日,记者从2021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上了解到,浦东新区今年首次启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在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将健全梯度化的博士后培育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据了解,浦东新区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在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将健全梯度化的博士后培育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浦东新区与上海交大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当天,浦东新区为1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授牌。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据悉,落户张江的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较早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之一,也是少数能提供机器人核心底层技术的上游企业。公司政府事务副总裁周彧超说,公司从十几人的规模发展到如今的1100人,在发展的七八年时间里,真切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价值、带来的发展。公司现在有博士后十几名,希望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搭建“技术加实践”的平台,让企业有收益,人才也受益。
浦东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江燕表示,聚焦“引领区建设”重大任务,浦东新区围绕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积极打造“海博计划”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海’指的是海归留学生,‘博’就是博士后,通过这个计划,浦东将加大对这两类人才的引进、扶持、培育和服务。”
记者了解到,“海博计划”对企业博士后项目进行了专项资助。其中,博士后进入浦东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浦东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从事项目研究,给予10万元的创新资助。如开展的项目研究属于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资助标准提高为20万元。
为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团队落地浦东,论坛组委会今年7月启动了 “2021最具潜力的海归创业团队” “2021最适宜工作的职场”两个大赛,面向全球企业和创新团队广发“英雄帖”。最终,安富利、巴斯夫、蒙牛乳业、科思创等20家国内外优秀企业获得“2021最适宜工作的职场”奖项。
论坛上,光辉国际、外企德科、锐仕方达、高瓴资本、启迪之星及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6家人才服务机构与张江集团签约,正式入驻浦东国际人才港。截至目前,已有万宝盛华、上海外服、任仕达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2019年4月开港以来,浦东国际人才港累计服务27万人次,已成为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和高能级人才资源配置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