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为了实现安全运输和防控疫情一岗双责,确保铁路线路技术状态良好,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系统的工作者们默默忙碌在铁道线上,8000余名职工自觉接受闭环管理,为铁路机车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14天不下车,高标准完成检测任务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工电检测所是铁道线的检测部门,面对集团公司管内多地发生局部散发和聚集性疫情的严峻形势,他们8人成团,坚守岗位和抗疫一线,每天奔波在京沪、宁启、宣杭、沪昆、衢宁等线路上,通过对检测数据、图像分析,及时发现了各种设备问题,顺利完成接触网几何参数和零部件状态周期检测工作,确保设备和作业安全。
8人中的姚振坤,2020年疫情时就创下了23天不下车的创轨道检查车外出最高记录。这次疫情他再次选择“以车为家”,已经连续14天不下车。
车上检测人员较少,检测期间要时刻关注图形和数据,检测完一段又要快速的出分析报告,间歇时间还要巡视机组运行情况,停车挂车时配合车辆人员做好确认,一人分饰多角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就让检测人员不下车成了一种常态。
八张凳子围成床,确保“中枢神经”正常运转
八张凳子在会议室排成排,围成一个长方形,放好枕头、被子,就组成了上海工务段调度科调度员周曦的“临时床位”。自3月初疫情开始以来,周曦就“驻扎”在了调度科的办公室里,实现了通勤“零距离”。
作为调度科的一名“中台”调度员,周曦主要负责全段115个生产班组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视频盯控工作。本波疫情开始以来,他就和另外两名调度员轮班,每次当班都要“超长待机”24小时。工作时间里,基本上每个车间、班组上道作业时,都会向段调度科进行两到四次电话汇报,一天下来,周曦至少能接到百来个电话,再加上日常的作业视频盯控工作,“这一天过得无比充实”。
休息的时间里,为了杜绝通勤路上带来的疫情隐患,他会将调度科会议室里的八张凳子拼成一张简易的“床”,在办公室里短暂的打一会儿盹。周曦把“中台”调度员岗位比作“上帝视角的守护者”,盯控施工作业上,他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驾驶钢铁驼队,助力铁路安全运输
“车组全员体温正常,轨道作业车消毒完毕,今天前往固镇站配合线路清筛施工。”3月31日,蚌埠工务段轨道车工区党员副工长伯勇正在班前点名会上进行一日作业安全布置。如今,除了机车的定期检查保养,每天人员体温、轨道作业车组全方位消杀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轨道作业车与普通客货运列车不同,它肩负着工务部门路料运送、机械设备转移、配合施工等复杂繁重任务。面对此次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着37年安全驾驶轨道作业车经验的伯勇主动向党组织请缨,投入到铁路集中修工作中,他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身先士卒,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冲锋在防疫一线,但更要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岗位,确保铁路线路的状态良好,保障列车运输畅通,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伯勇说。
据了解,蚌埠工务段管内京沪线点多、线长,施工结束后,为便于次日施工,轨道作业车停靠在施工地点附近的曹老集、张八岭、板桥等偏远小站,疫情期间出行不便,10名车组人员吃住在车内,工作之余,伯勇主动担任起大家的“勤务员”,去当地菜市场一次性采购一周的食材,每次带上车前都会对外包装进行无死角消毒,在工友们的眼中俨然成为了一位贴心老大哥,他们车组也肩负起给兄弟车间、工区运送防疫物资任务,获得职工们纷纷点赞。自2月26日至今,伯勇连续33天奋战在京沪线上。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温暖了我们和家人的距离,凝聚了我们同舟共济的力量。伯勇和他的“钢铁驼队”依旧弛聘在南北运输大动脉上,每趟防疫物资列车安全抵达的背后,“驼铃声”阵阵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