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上,就不能评“人才”了?委员呼吁改革完善高级人才计划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1-12 10:24

摘要: 年龄的限制,让年龄超过45岁的大部分学者失去了入选机会。


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些国家级的人才计划,超过45周岁的科研人员就不能参与评选了。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刘成良、黄勇平等就递交相关建议,呼吁改革完善高级人才计划,设计“上海45+人才”的补充计划。


据了解,目前“长江学者“要求自然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入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年龄不超过50周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也要求不超过45周岁。对此,委员认为,这些年龄的限制,让年龄超过45岁的大部分学者失去了入选机会,从而失去了与已经入选者在同一平台竞争的机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工作的积极能动性,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不符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规律。


提案中指出,为在45岁前能够顺利拿到“人才”的帽子,部分青年学者一味追求足够高影响的论文,将研究方向侧重到学科热门题目上、能发高档次论文的领域,不能够真正的对一个科研问题进行长久深入的探索,从而忽视了国际原创和国家重大的需求问题的解决。其次,青年学者为了写论文,拿项目,在教学上就不能够投入太多精力。


为此,委员建议,应对接国家人才年龄错峰申请,设计“上海45+人才”补充计划,将“长江学者”要求自然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入选年龄定位到60周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年龄定位到50周岁,让大部分学者、特别是46-60岁中年学者还有了入选机会,可极大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动性。


此外,委员认为,人才“帽子”是对个人科研能力的认可,但不可将其等同于万能,要切合实际、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果,不可过多的“以帽取人”。在职称评定,项目评审时不要被“帽子”过多干扰。在学科评估等方面尽量不要强化人才“帽子”的数量等。国家级的人才“帽子”应该以荣誉为主,而不可过度的额外项目或经费支持。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就业歧视,企业输了官司才赔几千元...

企业“得利”,该给职工“分红”!...

两会"职"通车|稳就业,今年应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