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填报专业就成了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对象。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显示,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专业榜单”中,排行前五的专业分别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均为理工类专业。不仅如此,整个榜单也是理工类占据多数席位,可见技术型人才“钱景”广阔。
毕业院校也影响着人才的职场起步与发展“钱景”。数据显示,“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高校榜单”中,仅有2个高校是“双非”院校。平均月薪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达到17308元。其次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平均月薪分别为16585元、14923元。
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要关注新趋势、新方向,如数字行业、高技术制作等潜力行业,提前规避可预见的风险,适度“超前选专业”。不过,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必完全被“数字化”局限,或者过于恐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表示,数字技术在更新、市场需求在变化、新职业也在不断出现,使得专业和职业必然因果联系在减弱。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大数据产品经理等职业并没有特定对应专业,更需要复合型专业背景。学生无论学习哪个专业,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都要学会拓展和延伸,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要努力掌握一些数据分析、软件编程等数字化技能,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如愿进入自己最理想的院校或者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无奈进入自己的“备选”专业,或者“服从调剂”。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李力行表示,学生可多发掘第二学位、转专业、辅修、跨校修课等机会,同时随着对“备选”专业的学习,也可能认识到这些专业的魅力所在。此外,他还建议准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当在大学期间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等。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表明,67.5%的职场人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当“丰富自身技能、拓展知识面”,此外, 36.4%的职场人都有“辅修第二专业”的经历,也有18%的职场人“既辅修第二专业又跨专业考研”。对于多学一个专业带来的好处,54.9%的职场人认为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和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占比最高。39.8%认为能“避免虚度时间,校园生活更丰富充实”,26.9%表示“招聘方认可度高,找工作时更有竞争力”。可见,多学一个专业对于职场人而言,从修身到求职都十分受益。
头图: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