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来,在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已经将实习看成了大学阶段的“头等大事”。
某招聘平台发布的《在校生实习情况调查2022》显示,47.4%的受访在校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已经有了实习经历。为了找到有含金量的实习机会,一些大学生“病急乱投医”,在手机上装了很多招聘软件,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也没找到。还有人花重金寻求名企实习机会,但“花了3万多元,只干了些‘打杂’的工作”。
那么,怎么提高实习的“含金量”?
首先,实习经历重在“对口”。
为了找份实习,有的同学会说,“什么岗位的实习我都愿意做。”但其实试想一下,未来在正式求职时,哪怕你在其他行业的实习经历再丰富,HR也会更偏爱那些在所在行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这是由于有些大学生罗列的实习数量虽不少,但实习经历显得专业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所以,在寻找实习中,应有针对性地寻找实习。在专业对口的行业单位里,熟悉工作基本流程,提升专业能力,令个人职业道路更进一步。
其次,“放养不管”的实习不建议。
很多同学在找实习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大公司,这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能不能在大公司学到东西更加重要。实习的含金量并不是“大厂”二字就能决定的。比如,一些名企让实习大学生从事打印、复印等“打杂”的工作,甚至“放养不管”。此类实习,更多的是付出体力劳动、进行重复劳动,而非学习职场技能、提升工作本领。这种实习没有多少价值。因此,技能价值越高的实习岗位,专业性越强;专业性越强的实习岗位,含金量也会越高。
最后,挑能够“做项目”的机会。
在一些用人单位实习,可能会遇到“做项目”的机会,对!一定不要放过这样的机会。“做项目”有两个好处,一来在高强度的做项目过程中,可以集中地锻炼专业能力、暴露自己知识的短板;二来,“做项目”的强度可能最接近于将来工作的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热身”,有的HR甚至会通过和应聘者聊项目中,了解其能力。所以,如果有“做项目”和“坐办公室”可以选,尽量选择前者。
不少大学生朋友在找工作时,常有这样的感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实,只要实习取得实效,求职之路一定会顺畅不少。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