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脱口秀|上下班通勤,不应“道阻且长”(视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3-09-04 15:02

摘要: 上周,本报发布了一条“上下班极端通勤,危害可能很大”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今天,我们就来总结和回复一下。

上周,本报发布了一条“上下班极端通勤,危害可能很大”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今天,我们就来总结和回复一下。


1.有位ID显示“上海”的网友,表示自己每天通勤4小时,如此日子已经过了20年。

在评论区里,其他的读者也分享了极端通勤的痛苦,其中自己每日3、4小时极端通勤经历的网友不在少数。特别是身处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打工人更是深有体会,他们形容自己“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要么是疲惫的身体追不上即将进入工作状态的灵魂,要么就是灵魂早已漂荡回舒服的被窝了。


从这些文字中,小编也感受到,长期的极端通勤已经严重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通勤时间过长,不仅无法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还可能损坏身体健康;对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有影响。长此以往,更糟糕的是,会让打工人产生对生活的无力感,丧失追求进步的动力。

2.有网友坦言,我也想住近一些,但是周围的租房价格都在3000+,已经超出我收入的一半了,实在奢望不起。


打工人明明不喜欢极端通勤,那为什么要找一个离家那么远的工作呢?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字——钱!前程无忧今年早前做过一项问卷调查,接近54%的都市新生代更愿意为短通勤选择高房租,他们对此的态度的是:生活质量优先于工作。但迫于高租金,最终只能选择住得远?


那么究竟拿出收入中的多少比例用于支付房租比较合适呢?有经济学专家提出过一个“房格尔系数”,它指的是房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用更直观的词汇表达就是房租收入比。一般来说,“房格尔系数”控制在30%以内,生活会比较幸福;高于30%,说明租房开销太大,会增加你的生活压力。

3.有网友说:“我之前在公司做法务的时候,跟上海的领导聊天,我问他们每天通勤多久,他们说不久。后来我才知道,上海那边单趟通勤一个半小时之内都叫不久。”


相当部分打工人“住在郊区,工作在CBD”,我们经常在各种极限通勤的短视频里看到,其实打工人坐上地铁之后的通勤时间并不太长,反而之前的骑单车、拼车或者坐公交的时间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通勤时间。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郊区的公交线路、频次、甚至道路设置等都有待更科学合理,亦或者加密在郊区的轨道交通。


4.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在国外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其实居家办公的比例更高。(插“日本居家办公率达到了32%,其中东京达到了55%。”评论图)


“极端通勤”的缓解,还需要更多人性化的举措,其中“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呼声最高。有调查显示,国内有过半数以上的白领工作者钟情于“弹性工作制”,此前,浙江、江西、兰州等地先后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一周4.5天的弹性工作制度。


比如携程、乐视、网红教师张雪峰旗下"峰学蔚来",以及众多不太知名的初创公司都先后因为灵活办公进入公众视野。这些企业与员工约定实行弹性工作制,允许上下班时间有一定范围的浮动,或者对上下班时间没有刚性要求,只要求达到公司每天规定的上班时长即可。由此一来,有利于员工避开交通早晚拥堵高峰,或者省去了通勤时间,体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上下班通勤,不应“道阻且长”。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在评论区里说。



头图来源:图虫

摄 像:陈宁
视觉编辑: 陈宁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话题|“浅于朋友,重于同事”...

职场话题|“对新事物感兴趣”为何...

职场话题|年轻职场人立“人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