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话题“中科院博士开民宿被父亲认为书白读了”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类似的讨论,其实从“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开始,就一直不缺少热度。社会上因因此引起了一场关于教育资源浪费的争议,有人唱衰,也有人尝试理解……
观点一
社会应尊重个体的价值观
中科院博士毕业干什么才符合大家的设想、期待?要么在高校当教师、在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做到教授、研究员,要么到企业里做高管,年薪上百万。否则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学历,以及国家对培养高学历人才的投入。有观点指出,这是社会对“身份教育”与“身份就业”的一种常见的思维习惯。
但如果我们把他们当作一个个个体,尊重他们本身的主体性,想法就会产生变化。高学历也好,名校毕业也罢,这些都只是个体的一部分,但不能代表一个人生活的全部。这些要素和“开民宿”“干家政”是一样的,都是人生里的组成部分,合起来看,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正如在记者对这位中科院博士黄土的采访中,他也谈及了自己没有继续从事科研道路,而是选择创业开民宿的原因——虽然自己的求学之路十分顺利,但是博士期间的专业完全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研方向,加之在高校立足的内卷程度也高,于是读博的时候把这条路否决了。黄土本身有一个职场高管梦,想选一个长线、强现金流的行业创业,再加上自己对民宿的调查和判断,认为行情不错。在权衡之下,他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赛道。
所以,有观点认为,社会对高学历的思维模式,不必是必须匹配什么样的职业或岗位,而应该看一个人过上了怎样的人生。通俗地说,比起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荣誉,他在生活中满足自我的选择,更能体现他的人生价值。
观点二
高学历人才能带动各行各业发展
最近几年,网上时不时出现名校毕业生去送外卖、做保姆、当服务员的新闻。对于这种“高学历人才从事服务行业”的现象,大家普遍认为是“资源的浪费”,“高学历人才就应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类似的讨论,其实从“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开始,就一直不缺少热度。从以往的新闻看,高学历群体干家政、做环卫工、当赶鸟员、当全职太太等,都引发过“学历浪费”的争议。
然而,北大“屠夫”陈生用真实事例,回答了这一问题。作为高学历人才,虽然进入大众认为并不“高大上”的猪肉行业,但他看到的是整个大市场的空位,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小生意”在他眼里也就变成了“大事业”,最终收获口碑和财富。足以见得,同样的行业,同样是高学历人才,不同的起心动念,就决定了不同的格局境界,也就决定了在德和事上不同层面的成功。
服务行业充斥着大量中小微企业,听上去不如大国企、知名外企那般光鲜靓丽,但服务行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千民生,同时承载着众多就业人口,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高学历人才加入服务业,能够推动服务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趋势所向。
从对黄土的采访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和主见,目标清晰且有着强大执行力的人。比如他的民宿,足不出户就能在房间里看大海,抬头就能看到星空,这样别致的设计着实是吸引了不少游客,也为当地旅游业做出了贡献。这样的人在各行各业都极有可为。
观点三
不应过度引导“高学历低就业”
尽管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人生苦短,应该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也有一些网友对此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认为这位博士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和学历,去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行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认为,国家和社会为博士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而不是让他们去开民宿。
先撇开“中科院博士辞职开民宿”的特意,如今的就业市场,“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如今很多高学历人才从事着低端工作,举几个最明显的例子,大学生摆摊、硕士生当保姆、名校博士生报考偏远基层公务员,这样的案例多了,不免让人感觉遗憾:毕竟寒窗苦读十余载,毕业后却从事着跟他们自身水平不匹配的工作,确实有点浪费。
高学历选择相对“低门槛”行业就业是否属于教育资源的浪费,并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面对就业压力,当大多数人面对经济放缓、压力变大以及就业岗位减少等现实问题时,选择某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岗位,或者灵活的就业方式,都是一种选择。但有观点指出,社会不应将此现象视为常态,更不应过度引导“高学历低就业”的思维。
诚然,读书和学习不能以追求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认知能力。但大学毕业生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投入,本来就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工作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有了相应的学历教育,在社会分工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岗位,才能让自己的学识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是对自己多年努力学习的回报,这才是本应该发生的事。
观点四
理性对待学历高消费现象
当中科院,博士,和开民宿三个词一起出现,热搜似乎成了意料之中的事。之所以每每事件都会冲上热搜,或许是因为我们太把学历当作一个光环了。
有人说,要是所有博士都这样选择,那培养博士干什么。这是没有价值的假设,虽然已有少数博士摆脱“身份就业”思维做自己,但博士毕业开民宿这类选择,还是极少的。只有社会宽容对待高学历者的少数选择,才会给高学历者更大的职业、事业选择空间,同时,推进社会摆脱“身份就业”固有思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各行各业各种职业都会有硕士、博士层次的从业者,这可促进行业服务水平提高,也为传统职业赋予全新的内涵。有观点指出,我国要理性对待学历高消费现象,对于高学历人才,更应尊重高学历者结合自身个性、能力做出的自主选择,并给他们施展自身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
“不以学历论英雄,也不以学历定职业”,全社会应形成新的教育观与用人观。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