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话题|技能可以取代学历,成为求职的“敲门砖”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3-10-22 13:56

摘要: 近日,有求职网站注意到,谷歌、苹果、IBM等15家顶级公司在部分职位描述中取消了对大学学位的要求。

近日,在一些求职网站上,谷歌、苹果、IBM等15家顶级公司在部分职位描述中取消了对大学学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上大学没有本科学历,也有机会进入谷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存在已久的“学历门槛”,真正有能力的人将不再被“一纸文凭”所阻拦,他们也将获得拥有高薪工作的机会。当“技能”取代学历背景成为职场的“敲门砖”,你怎么看?


观点一

企业用人偏向“胜任素质”


竞争同一岗位,如果一位科班出身的候选人和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候选人在面试中表现出了同等水平的能力,那么企业会聘用哪一位?在知乎,有一名求职者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某企业正在招聘软件工程师,这名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希望应聘这份工作。他基于个人兴趣和自学熟练掌握了软件编程相关技能,并在面试中表现出了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最终获得了这次工作机会。他分享了面试时企业招聘负责人给他的回答,“如果拥有专业背景的候选人和非专业背景候选人在面试中表现出同等水平的专业能力,那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后者,第一说明他对编程技术非常有热情,其次说明其自学能力非常强。”


事实上,目前包括谷歌等全球知名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已经大幅放宽了对学历背景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套围绕人才“技能”的测试体系。


飞利浦公司就曾在招聘时表示,学历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最关键的还是能力,用专业术语来说,是“胜任素质”。对人才不能仅凭文凭、学历去狭义地理解,而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岗位的实际需求去看待,有专长就是人才,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此前,清华大学录用了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小颖,便是最好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表率。邢小颖所供职的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是清华大学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按说,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高学府,在用人方面完全可以拿文凭说事,择文凭录取,可是清华大学不看文凭看能力,更关注求职者是否掌握技能、胜任岗位,这种“量体裁衣”的做法给用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借鉴与发扬。


观点二

有利于改变人才“高消费”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无论是各行业头部企业的招聘,还是一些地方公务员的招考,都存在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动辄要求研究生博士生,本科或更为普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根本入不了招聘单位的“法眼”。而且在现实中,有的不但唯学历,甚至很多招聘单位还看中所谓的“第一学历”,非985、211大学的不招。


有专家指出,这是一种人才的高消费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在人才使用的时候,故意设置更高的门槛。比如明明招聘本科生就可以,非得要招聘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人员的招聘中,把学历看得比人员的能力更重,这就是所谓的人才高消费的现象。


有观点指出,要改变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用人单位、企业就应树立起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此作出规定,今后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才时,不再“唯文凭是举”,而是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此举对打破惯常的只重视文凭而不重视技术技能的做法,具有积极意义。


诚然,职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能力的比拼,而不是文凭的高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应有的用人姿态,应成为基本的社会遵循。


观点三

还需配套建立科学人才评价标准


关于学历或者技能的话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此前,人社部门网站就曾发布,“关于职校生可以报名事业单位招聘”的通知,也为职校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一通知要求了各个单位不再贯彻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标准。


不过,技能替代学历成为求职“敲门砖”也引发了很多争议。比如:“辛辛苦苦上名牌大学,结果,事业单位不再设置学历背景,这对广大‘本科生’‘研究生’也太不公平了”,“企事业单位招聘降低‘门槛’不再要求学历背景,‘能力’如何考察”?“学历筛选一目了然,技能评测又如何保证公平科学”?种种言论引发众人争论。


针对这些争议,有观点指出,求职市场中当前应打破的是不合理的求职门槛。用人单位应扩大人才选择范围,建立起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设计精细、严格的选拔流程,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以被发现,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拔氛围。


譬如如果更看中技能的话,那么在招聘中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技能证书,更应该注重实操和相关经历,踏踏实实地将招聘的标准变得更接地气。


观点四

用人单位应投身于求职者的技能培训中


用人单位招聘,看学历还是选技能,说到底是数字化和AI技术驱动下,打破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规则。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和机器人所取代。曾经需要人工处理的工作,如生产线操作、数据分析和客户服务等,现在都可以由计算机和机器人来完成。这也意味着,拥有传统大学文凭的人们可能面临着竞争力下降和就业困境的风险。


因此,有观点指出,就业市场中,供需双方在面对技能被取代的挑战时,都应改变原有的思路,招聘方不能轻视大学文凭的重要性,但同时求职方也不能过分依赖它。求职者要做的是拥抱变化,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技能素养,不断学习和进步。与此同时,社会、企业也需要加强对技术发展和就业趋势的关注,为求职者、员工提供更多适应新技术和行业的培训机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项目,帮助学生、求职者获取新的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比如近几年,苹果和谷歌就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推出了许多面向学生和成人的软件开发及其他技术技能课程。对于某些工种,两家公司都不再要求需要大学学历,认为没有文凭也不会影响招聘。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甚至在2019年表示,过去一年该公司在美国的职位中约有一半是没有大学学历的。


90后观点

”学历+技能“是双重敲门砖


”是读研还是考一个CPA?”“毕业后先工作学点经验,还是考个在职研究生?”……这些问题看上去很难抉择,但是为什么非要二选一?笔者认为,学历和能力的重要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历是我们在社会中获得认可和身份的一种方式,优秀的学历背景往往能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然而,它并不意味着一切;技能的高低则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职业发展、社交生活等方面是否能取得成功。在许多情况下,学历仍然是进入某些行业和职位的门槛,它虽并不等于能力,但是我们获得能力的一种方式;但同时,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需要明白的是,学历和能力并非单一的,它们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只有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保持竞争力。


70后观点

看学历还是看技能,不能一概而论


从某些角度来看,技能确实可以成为求职的敲门砖。在很多行业中,拥有特定的技能和经验往往比学历更能吸引雇主的注意。例如,在IT、设计和市场营销等领域,技能和实际经验往往被视为更加重要的因素。

然而,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学历的重要性。学历往往代表着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领域,如医学、法律或高级科学研究中。

总的来说,技能和学历都是求职的重要因素。虽然技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为求职者打开成功的大门。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话题|“中科院博士辞职开民宿...

职场话题|阿里将用90后“刷新”...

职场话题|“提示词工程师”的出现...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