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个师傅|给力!喊几嗓子就能“月入八千”?揭秘直播中控的大嗓门工作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01-02 11:35

摘要: 好的中控,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编者按:


当今社会,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本报特别策划了“拜个师傅”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视角,我们将走进各个行业,向在各自领域里默默耕耘、追求卓越的一线职工拜师学艺,让更多人感受他们的坚守和传承。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主播背后的另一关键岗位——中控,也以一种新奇有趣的面貌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在直播间中,他们是主播背后永不缺席的“捧哏”;在互联网上,关于他们的搞笑段子满天飞。


“之前干过中控,因为笑点太低被辞退了。”


“跟姐妹一起做过,我俩笑得根本停不下来,主管打字让我俩滚出直播间,笑够了再进来。”


“我女朋友就是做中控的,和她去逛街看见一双很好看的鞋子,她问我要不要,要的话打个‘要’字。”


最重要的是,“321上链接、没问题,给力呀!”网传,只要会说这几句话,就能轻松月入八千。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心动:“还缺人吗?我从小上课就爱接话,算有丰富工作经验。”


抱着“看看社恐份子是否也能当中控月入八千”的好奇,本期的劳动报《拜个师傅》栏目,记者来到了位于青浦的一家电商公司,拜在了一位“黄金中控”叉叉(化名)的门下,挑战用一天时间学会中控的基本技能。



叉叉在工作中。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好的中控,甚至可以成为新手主播的“带教老师”


走进直播区,还未踏入直播间,记者便感受到了黄金中控“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威力:与主播互相配合一唱一和,音浪一声高过一声。


待到推开门看,叉师傅面前三个屏幕、五部手机,手指上下翻飞操作的同时,口中的应和声也没停下,关键时刻还能迅速站起身,拿着手机屏幕对准直播镜头大声提示观众:“所有人左上方点一下关注再点一下亮灯牌主播给炸一波新粉见面礼!”一个人愣是干出了千军万马的阵势。


直播结束,拜师开始。叉师傅端起保温杯喝了一口温水,先给记者上了一堂正儿八经的理论课:“你以为的中控也许只是玩手机接话茬,而想成为一名黄金中控,一定要配合节奏完成后台操作,引导主播承接和最大化转化流量的同时,还要烘托气氛,相当于一个即时信息的收发处。”


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店铺商品的上下架,根据直播进行实时的营销活动调整。面对一些直播中发生的突发状况,也要及时去处理,如直播间的违规登记和反馈,最后还要对整场直播进行分析、复盘。“对于新手主播来说,好的中控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带教老师。”叉师傅说。


“可以说,中控不但是一场直播不可或缺的岗位,一个成熟的中控,甚至能起到带动整个销售增长的作用。”叉师傅边说边熟练地打开了上场直播的实时流量数据图,“你看这几个时间段是直播间在线高峰时间段,而这两个低成交转化,说明肯定我们是营销话术或选择的承接产品有问题,需要通过直播回放,看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叉叉在工作中。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高能直播2至5小时!全程保持亢奋状态不停歇


在教会记者基本掌握商品上下架、改库存、查看直播数据图等操作后,本次拜师终于迎来了“高潮”环节:催单喊麦。叉师傅写下了几句直播中常用的话术,逐字逐句带着记者念:“321上链接!没有了!给力!没错!库存已加,刷新去拍!今天拍下有运费险,有7天无理由!”


这是一场属于E人(网络流行语,指外向型人格)中控和I人(内向型人格)记者的极限拉扯:叉师傅对记者的要求是“口齿清晰、语速要快、情绪激昂”,但记者还迟迟停留在“不好意思开口”的起跑线上。


等裹上围巾口罩充当“遮羞布”才终于喊出了口,记者要不就是把“库存已加”说成了“裤子已加”,要不就是语速太慢、缺乏激情。“你想象一下现在有很多观众进直播间了,你怎样才能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让流量流失?”


在叉师傅的热情鼓励下,记者的喊麦体验总算渐入佳境,“喊出了水平、喊出了风采”。仅仅半小时,已是头晕眼花、咽喉剧痛。叉师傅的同事走过来亲切问道:“怎么样,缺氧了吧?很正常,我们刚做这行时都是这种感觉。”


事实上,比起一场正式的带货直播,记者的“初试啼声”只能算一次“热身”。叉师傅告诉记者,每场直播2到5个小时不等,主播和中控全程都要保持这种“高能”状态,不但嗓子不能休息,脑子也要飞速运转,“任务一个接一个,别说去上洗手间,你一旦开几秒钟小差,就跟不上节奏了。”



叉叉在工作中。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黄金中控“掘金史”:大学期间创业赚下“第一桶金”


不问不知道,眼前这个妆容精致、一身黑色职业装,看起来干练有魄力的“黄金中控”,竟然还是个00后。叉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是福建人,毕业于浙江的一所大专院校,从小父母经商的她,耳濡目染下,也成了一个“财迷”:“我觉得一定要用尽一切业余时间去赚钱。”


大学期间,叉叉跟着一位做美甲的阿姨学会了这门手艺,看着不少同学在创业,她便鼓起勇气奔走于各个宿舍楼进行上门服务。“当时整个学校就我一个人做件事,价格又非常划算,25元就能做一个单色,所以非常受欢迎,几乎实现了‘垄断’。”


叉叉很自豪,每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加上4000元左右的创业收入,她还存下不少用作旅游基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旅行,她说: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才会真的自己想要什么。这段在校创业经历还为自己后来的“厚脸皮”打下了基础。


不过,轻松赚到“第一桶金”的叉叉也并非一帆风顺。毕业后,叉叉的第一份职业是电商主播,卖的商品是咸菜,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认为能说会道的她在第一场直播中,竟然连一单一块钱的萝卜干都没有卖出去。


短暂沉淀自己之后,叉叉来到了现在工作的这家自营服装品牌的电商公司,决定从一名简单的中控开始干起。不到一年时间,她已经蜕变为了能完全控场、经验老道的运营人员。至于网友最关心的“月入八千”,叉叉笑道:“刚入职时工资税前只有六千,好在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现在涨到了税后七千,加上销售的提成,业绩好时也能过万。”


自然,叉叉并不会止步于此。工作之余,她还开通了自己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在上面分享作为中控的有趣工作片段,仅单条视频就获得了近50万点赞。常常是深夜时分,下了班的她还会打开直播,连线教自愿上麦的网友说“给力!”直播间内人气颇高,常常是一片欢声笑语。叉叉说,这样的直播既释放了自己一天的疲劳,也娱乐了大家,是她每天最轻松的时刻。


“我知道还有不少网友对于我们的工作有误解或不满,认为我们是‘自来水’,或者声音太大了影响观看。”叉叉诚恳道,“其实我们也有点无奈,平台的流量算法决定了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按照大多数带货直播间通行的话术进行促单。希望将来随着平台机制的优化和市场的规范,我们也能和观众多一些真诚,少一点套路。我我也会一直在直播间陪伴着大家,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要打起精神,相信自己,一起给力!”


头图为直播中控叉叉在工作中。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摄 影:颜筱依
摄 像:颜筱依
视觉编辑: 唐一泓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脱口秀|劳动力人口年龄逼近4...

新制造正成为青年就业新选择!这些...

岁末回声|400多个新职业参与第...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