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淘宝闪购、美团、京东等平台引发的“奶茶外卖补贴战”持续升温,有平台即时零售单日订单突破1亿单。订单量激增的背后,是奶茶店员工高强度工作引发的离职潮,成都春熙路某一点点门店、上海多家连锁品牌门店相继出现集体辞职现象,折射出行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
观点一
00后用离职否决“以健康换绩效”
近日,外卖平台频频爆单,却遭遇了奶茶店年轻一代员工的集体反叛。一位自称是某连锁奶茶店的前员工在微博上透露,由于“外卖大战”带来工作量和压力剧增,其所在门店的店长和三名店员共四人于不久前全部离职。
有观点指出,奶茶店员工集体离职事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00后员工的反应——当80后管理者还在强调“年轻时就该拼”,年轻一代已用离职票否决了“以健康换绩效”的生存逻辑。
智联招聘2024年《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00后求职者将“工作强度合理”列为第三大考量因素,仅次于薪资和发展空间,而这一选项在80后职业价值观中排至第八位。据一家连锁品牌人力资源总监观察,80后员工对超时工作的接受度是00后的3倍,但00后的岗位熟练度提升速度更快,这迫使企业重新审视传统的“加班文化”。
这场由奶茶店集体离职引发的职场新闻,本质上是年轻世代对传统职场伦理的一场“压力测试”。当00后带着“工作强度合理”的刚性需求涌入服务行业,传统的职场文化已无法适配年轻一代的价值体系。企业唯有建立合理的工作制、重构敬业标准,才能在“效率至上”与“人性关怀”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观点二
新经济需要新管理思维
在这则新闻下,另一个要关注的点是,在这场商战中,面对订单量200%的波动,多数奶茶店仍用“加人不加薪”“延长工时”的老办法应对。
这种管理滞后在突发事件中尤为突出。7月上旬上海暴雨导致外卖单量骤降,某连锁品牌17家门店仍按原计划排班,员工被迫“带薪发呆”;而一周后补贴活动重启,这些门店又因人手不足导致爆单超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Tims天好咖啡试点的“弹性用工系统”。该品牌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订单数据,系统可提前4小时精准预测各门店的订单峰值,并自动触发兼职人员招募程序。
“新经济需要新管理思维。”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奶茶店订单波动本质是“平台流量潮汐”的体现,传统固定工时制已不适应。他建议企业建立“三弹性”机制:弹性排班匹配订单波动,弹性薪酬挂钩实际贡献,弹性培训提升员工多岗位能力。
记者获悉,目前,上海市人社局已约谈三大外卖平台,要求建立“爆单预警机制”,推动企业与平台数据共享,提前调配人力资源。
观点三
过度内卷正在“灼伤”行业
“这场外卖大战泡沫是史无前例的多,潮水退去以后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接受采访时,一平台核心业务操盘人也明确表示,“我觉得这样卷没意义,对行业也是伤害。”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内卷狂欢,正在对行业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表面看是平台与商家的流量争夺,实则是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链条在过度挤压中逐渐断裂。
杭州某茶百道加盟商算了一笔账:一杯原价15元的杨枝甘露,扣除平台23%的抽成和6元补贴成本后,实际收入仅3.55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北京南城香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汪国玉则坦言,“虽然钱多赚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产品价格如果持续下降,就很难恢复到正常价格水平,顾客会认为低价反而是正常的了。”他说。
当加盟商算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账本,行业或许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值得关注的是,已有品牌尝试破局。喜茶在今年多次发布内部信,明确表示拒绝低价内卷,暂停加盟申请,专注于产品差异化和品质提升;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在今年上半年也相继宣布减少促销频率,加大研发投入。
这些品牌的转型揭示了一个必然趋势,当价格战走到尽头,唯有回归产品本质、尊重员工价值、敬畏商业规律,才能在存量竞争中开辟新蓝海。
头图为淘宝闪购页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