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记者从市人社部门了解到,本市最新公示了第二批共14所新型技师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位列其中。至此,申城已拥有共24所培养符合未来新时代需求产业工人的专业学院。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21所,民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一些优质职业院校多年来承担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世赛国家集训基地、世赛上海选手培养基地的任务。此外,近年来本市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技能评价、技能竞赛等工作,辐射带动行业内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提升。
但是,当前上海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必须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此,本市发布了《关于推动本市新型技师学院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制度完善、条件成熟、成效显著的院校、企业等单位中,按照稳步试点、逐步推开原则,挂牌发展一批新型技师学院,探索构建政行企校多方协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本市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20家左右的新型技师学院,发挥其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引擎作用,带动全市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提升。
新型技师学院“新”在何处?一方面,院校、企业在不改变单位性质、管理体制和行政级别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和企业通过定向培养、订单培训,为学生、职工开办企业冠名班、技师班,共同开展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十四五”期间,新型技师学院高级工以上年培训量不少于200人次。
另一方面,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一体化师资研修平台,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期间,新型技师学院“双师型”或一体化师资占比逐年稳步上升,每年开展师资培训或企业实践不少于100人次。
此外,还鼓励新型技师学院探索多元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支持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鼓励院校依托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技能等级认定服务。深化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通”与“岗课赛证”改革,探索学习成果互认转换等。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