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工与企业发生矛盾,咋办?咱们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8月20日,记者跟随劳动者和企业代表,来到嘉定工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参加政府开放月活动,现场沉浸式体验劳动争议在“家门口”高效化解的场景,零距离感受基层调解仲裁服务的便捷与专业性。
据了解,嘉定工业区内汇集了1300多家企业,职工总数众多,一些劳动争议自然不可避免。但若不提前“救火”,企业和职工最终都可能“焦头烂额”。
嘉定工业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副主任徐顺告诉记者,化解劳动争议的关键一步,在于要把预防调处关口前移,从而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为此园区不仅设立了人事争议的调解中心,更是在辖区内的上大科技园区、菜鸟物流园区和富士通将军园区内设立了基层调解工作室,定期进行政策培训,推动企业内部进行柔性调解。
“把调解室搬进企业门,对于化解劳资矛盾效果显著。”徐顺表示,以菜鸟物流园区为例,在进行政策引导培训后,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数量近年来出现了明显下降。
劳动争议在“家门口”解决,也让企业感触很深。上海盈达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姚芸告诉记者,此前企业与一位员工因加班费产生了争议,通过工作人员前期沟通,双方来到调解中心后,才花了半个小时就达成了一致,“真是省心省事。”
记者了解到,调解中心不仅“解忧”,还帮忙为劳动者求职。在调解室的旁边,就设立了就业服务窗口,劳动者“前脚”写好调解立案申请,“后脚”就能进行就业登记,最快一周就能推荐上岗。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216个街镇乡已实现基层调解组织100%覆盖,并延伸至楼宇、园区、商圈,建立了“流动调解室”“企业调解委员会”等末梢节点。近年来,市仲裁院还聚焦重点区域差异化需求,先后在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陆家嘴金融区等开放枢纽增设巡回庭、派出庭,同步设立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中心、外商企业调解中心,通过“一本部”统筹调度与“多网点”属地联动,有效推动了重点区域仲裁服务的就地办结,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2023年以来,市仲裁院持续打造“走进仲裁”政府开放月品牌。本次活动期间,企业和劳动者代表除了实地探访了嘉定工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还零距离观摩庭审,并就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劳动争议属地化解工作积极献言献策。
头图为市民代表正在观摩劳动争议庭审。市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