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调整不再是简单的告别,在发放补偿金之外,企业开始思考如何为员工提供一段有尊严的过渡期。字节跳动近日发布了一项新的人员保障政策,针对中国内地因组织调整而被动离职的正式员工,在原有经济补偿基础上,额外提供最长6个月、每月最高1.2万元的过渡性补贴。该政策已于本月正式生效,最高补贴价值可达7.2万元。
这一举措发生在互联网企业频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企业如何平衡业务优化与员工权益的广泛讨论。
观点一
人员优化应重视人文转向
当众多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裁员-补偿-告别”模式时,字节跳动的新政策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优化思路。
过往企业“瘦身”多以效率为中心,力求快速、低成本地完成人员调整,常陷入“重成本轻权益”的误区。字节跳动的新政打破了这种单一逻辑。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近年来不少大型企业在组织调整时都展现出更为全面的关怀。京东物流在去年一季度仓储业务调整中,针对2000余名涉及优化的员工推出“转岗优先+培训赋能+补偿升级”三重方案,这一方案使得那次调整的劳动争议发生率不足0.3%;网易则在2023年游戏业务线优化中,除常规N+2补偿外,专门为工作满5年的员工设立“职业转型基金”,每人可申领最高5万元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启动。
这些案例表明,企业在优化组织时,已从单纯考虑自身利益转向兼顾员工权益。“企业优化不该是零和博弈,兼顾员工权益才能实现平稳过渡。”一位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总监坦言。
观点二
社保衔接体现企业责任延伸意识
字节跳动此次政策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该企业对员工社会保障连续性的重视。
政策明确规定,获得过渡性补贴的条件是“因组织调整而被动离职的员工,在离职后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自行缴纳社保,并能够提供相应凭证”。有观点指出,这背后体现了企业责任从一次性经济补偿向保障员工关键社会保障平稳过渡的延伸。
这与传统“钱货两清”的补偿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以往企业完成N+1赔偿后,便与员工切断所有关联,社保断缴、医疗保障缺失等问题常让离职者陷入被动。社保的连续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就医、购房、子女教育等关键生活环节,字节跳动的政策通过经济激励鼓励员工维持社保缴纳,不仅减轻了员工的经济压力,也帮助员工避免了社保中断可能带来的风险。
人力资源专家指出,这种设计重新定义了企业责任边界。“社保是劳动者的安全底线,企业在组织调整时主动衔接这一环节,体现了责任延伸意识。”与此同时,这种思路也反映了企业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灵活就业趋势的回应。随着灵活就业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的选择,保障这些员工的社保连续性已成为重要议题。
正如华恒智信团队在研究中强调的,现代企业与员工应构建“互利共存”关系,这种关系在离职阶段更需具象化表达。而对员工而言,这份保障也切实缓解了焦虑。脉脉上有字节员工直言,“每月补贴能覆盖房租和社保,找工作时不必因生存压力仓促决策”。
观点三
长效保障才能筑起人才“安全网”
在互联网行业组织调整常态化的背景下,字节跳动的新政策还向员工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使因组织调整不得不离开,公司也会为他们提供有尊严的过渡支持。
这种安心感对于留在企业的员工同样重要,它有助于维持团队士气,促进员工拥抱变革而非抵抗变革。
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人员优化的同时,仍在不断扩大人才引进。根据公开数据,近年来,多家互联网企业在“裁员”同时仍在扩大校招,财报中的员工数量总体保持稳定甚至增长。通过设立相对优厚的离职补偿标准,企业也为未来吸纳更多人才做好了准备。
华恒智信专家提出,长效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将员工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挂钩”。字节的补贴政策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通过可追溯的补贴设计,既安抚了近期离职员工,也向潜在求职者释放了信号。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机制能降低在职员工的“被优化” 恐惧,正如一位资深产品经理所说:“企业愿意兜底的态度,比高薪更让人安心。”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