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AI,那你还不来当“AI推介官”?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本市于今年9月全新推出的“人工智能推介官”岗位,目前已有首批学员完成培训并将在企业上岗。以闵行区为例,近30位待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了培训考证,成为了申城这一新职业中的一员。在全市各区人社部门中,闵行“人工智能推介官”定向培训班也是首家学员完成培训即被企业录用的培训班。
那么,“人工智能推介官”究竟是个什么“官”、培训课程中有哪些“奥秘”、首批“吃螃蟹”的学员感受度如何……为此,本报记者走进了培训教室,与相关责任人和学员聊了聊。
新职业应运而生潜力巨大
“同学们,让我们先了解下上海有哪些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业,他们又有何技术运用场景……”在闵行区社区学校的二楼教室内,一批年轻人正听得聚精会神,不少人还忙着记下要点。
这里,是闵行区人社局在全市首批开设的“人工智能推介官”定向培训班。区人社局职建科科长潘婷告诉记者,本次培训以市社局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重点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政策基础,课程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外服统一开发,根据企业和求职者需求提供培训后,意向招录学员的用人单位进行择优录用。培训班希望将学员培养成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能够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向不同受众介绍AI技术产品和运用场景,并能够通过多媒体创作和实地推广,从而促进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普及和运用落地的“能人”。
AI时代,上海正在进一步扩大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关应用不断加速落地,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而AI在各行各业渗透同时,也带动了与相关的新兴职业需求。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报(第四期)》报告就显示,仅2025年春节后一个月,人工智能讲师招聘职位数就同比翻倍,增速达112.4%,平均招聘月薪为15792元。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市场对AI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急剧增长。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等都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讲师来提升员工或学生的AI素养,从而推动了该职位招聘需求的大幅提升。
既然企业有需求,就业服务就该顺势而上。为此,上海于今年9月在全市启动了“人工智能推介官”培训项目,主要面向未就业学子、失业青年等群体,通过针对性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素养,结合后续就职企业岗位实际,去进行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和推广,既有助于赋能企业,又能帮助解决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课程“下接地气上接产业”
一个全新的培训项目,该怎么教?在培训内容上,相关部门可谓动足了脑筋,争取做到“下接地气、上接产业”。
“我们的培训围绕‘懂技术、会传播’的核心目标设计,总共5天共40个课时,每一个模块都紧扣上海本地AI产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培训班的负责人,上海联盟智库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王国豪如此说道。
他告诉记者,一方面,课程从零基础切入,以AI日常应用、本地场景建立认知,以“演示+基础跟随”为主,小白无需复杂操作即可上手;另一方面,则设立了上海AI企业的真实场景,且企业提前介入课程设计,确保学员能力匹配企业的预期。
打开“课程表”,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培训内容,例如“人工智能基础与数字素养”既要帮学员打牢理论基础,也要落地到实用技能;“行业应用实践”则把学员拉到产业一线,深度体验本地企业的真实技术运用;“推介技能提升”是从“懂技术”到“会传播”的关键,教会学员公众演讲技巧;“AI伦理与产业赋能”则不光要教技术,还要帮学员建立职业素养。
“人工智能推介官,既要会‘AI’,更要会‘推荐’。”王国豪强调道,与AI训练师、AI提示工程师、AI系统测试员这些职业不同,“AI推介官”对于场景打造的具体技术门槛要求并不高,但“推介”能力却必不可少。
“当前,上海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能把技术讲清楚、推出去的人,但很多青年人要么懂点技术不会传播,要么会传播不懂技术。”王国豪指出,为此,在培训中加入了大量的相关内容设计,比如怎么把“深度学习”转化成“像朋友推荐书籍一样的故事”,用手势、语调让演讲更生动;也会练习数字内容创作,设计140字的科普推文、可视化的PPT方案,甚至用AI工具做宣传海报和30秒短视频。同时,还少不了受众分析,面对企业客户要强调“降本增效”,面对社区居民要讲“生活便利”,让学员知道不同场景该怎么“说话”。
收获颇丰上岗就能运用
其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员参加培训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常识,手机中也有不少相关AI工具。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学员感叹,相比于完备的体系化培训,此前自己的AI能力可谓相形见拙。
“过去自己也就是用AI搜索些需要的内容,没想到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如此丰富。”即将在沪上一家中医机构担任康复治疗师的牛灵珊告诉记者,当初就业援助员将相关培训介绍给自己时,还有些“不以为然”,培训下来才发现收获颇丰。
“人工智能如今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并不是只有科技企业才会用上。”牛灵珊表示,这次培训让她打开了“新世界”,今后在康复治疗方面同样可以用AI来助力,“比如,我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科普方面设计人体肌肉图的动画,可以用AI软件来进行随访、搜集患者需求,甚至今后尝试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估、指导,只要脑洞够大,这些应用场景都可以帮助企业来实现。”
而即将在上海燎申集团上岗的董楮锓和陆歆逸,也有同样的感受。
“AI技术不仅仅能用在会议纪要、录音整理、报告撰写上,同样也可以在传播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工具。”陆歆逸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力品牌实现与消费者的个性化互动和精准内容匹配,从而提升传播的效率和接受度。
“在内容生成层面,AI工具已经可以协助完成很多工作,极大解放了人力。”董楮锓表示,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效率,更能提升个人的职场竞争力。
用好补贴政策助力就业
令人欣喜的是,在参加培训之前,学员们大多都曾处于求职迷茫期,而这一新技能为他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不少人已经找到了新的岗位。
王国豪表示,普通培训容易“脱离产业、光说不练”,学员学完还是找不到工作。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始终围绕“产业需求”和“就业落地”,这也是和网络以及其它社会培训最核心的区别。
潘婷告诉记者,此次定向培训由区职业培训管理部门、拟招工企业及培训机构各方签订定向培训协议,对后续经培训考核的人员,企业将择优录用。
不仅如此,培训将进一步落实“人工智能推介官”培育赋能支持政策,用足用好本市定向培训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支持。
同时,进一步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强化培训政策及资源供给,并通过持续建设完善“易就业”平台等途径,有效排摸区域产业培训需求,让更多求职目标群体参与技能培训,夯实“培训促就业”工作闭环。
头图为“人工智能推介官”培训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