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线丨视频直击夜幕中的电力检修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0-01-21 11:29

摘要: 我们这行做一休二,几乎人人都在大年三十当过班,考虑人手不够,很多外地职工也留守在岗位上。

500千伏新余变电站,位于松江区车墩镇北松公路北侧,在乘车驶过辗转宽阔大道及曲折小路后,劳动报记者来到了这里。作为承担为松江地区供电重任的最重要的变电站之一,这里的巡检工作至关重要。此次采访的地点就在这里,放眼望去,变电站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变压器与电线杆,罕有人迹,颇有与世隔绝之感。随着夜幕降临,气温渐低,变电站两层的小楼内亮起了灯,职工穿梭的脚步声,晚饭时的闲聊声,操作时的唱票声……这一夜,是这群穿梭黑夜寻找光明的人所编织的交响曲。


点击即可观看视频↑

手机24小时待机是常态


晚上6点,新余变电站的会议室内,维操组组员张禹、孙文怡及几个同事正在吃着外卖,偶尔相互交谈几句,“虽然公司也有配餐,但是有时候还是喜欢点外卖改善改善伙食。”放眼望去,一张会议桌上几乎是外卖“满汉全席”——水饺、盖浇饭、粥……每人各有不同。采访当天,是220kvGIS集中检修,通俗说就是设备专项检修的日子,会议室里这顿饭,是当晚站内最为热闹的时段。


因为是集中检修,泗泾中心站总值长高继勇也在现场验收。冬季和春节的用电高峰前,他所负责的变电站陆续开展了多项检修,为的就是保障供电安稳度过冬季和随后而来的节日,而这些重要的检修,都需要他这个总值长到岗到位。


“运行是电力的最后一关,是守门员。”检修不能影响正常供电,因此多在夜间进行。做这行三十多年,高继勇练成了个绝活:电力检修需要随叫随到,他已没有深度睡眠,就算睡着,手机响两声就回到清醒状态。“最近大规模检修任务重,上周五我还在另一个站通了宵。”


高继勇的办公室里,几箱方便面格外醒目。“这都是宵夜,有时候也算改善伙食了。”面对即将开始的通宵作业,他开起了方便面的玩笑。



一晚上“暴走”两万步


“等待也是这份工作的一部分。”正当高继勇与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当晚7点15分,第一张操作票“如期而至”,今天的检修任务十分繁重,根据调度发令,高继勇、张禹、孙文怡三人将在变电站内18042平方米内来回走动,启停检修设备。“我们操作的同时,其他几个站也同时操作。”


“6号组变复役……”孙文怡唱票,张禹记录,高继勇验收,楼外一处设备前,三人分工合作,“日常的检修是2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如果大型设备则需要3人。”完成一步操作走回办公楼的过程中,张禹向记者解释了刚才的工作,“刚才的操作是把部分地区的电源改为备用,等检修好后再改回原供电线路。一次对设备的操作视为1步,1小时可以操作100步骤,今天这个通宵,预计要操作1000多步。”


电力检修兹事体大,一步操作涉及千家万户,因此每一步操作都要反复确认。“就你眼看到的这一片区,这一晚上我们要走几十个来回,走路步数超过2万步毫无疑问。”张禹告诉记者,能在变电站内检修“还算好的”。有时候有些无人站距离新余站有30多公里,为了半小时检修操作,开车单程要一两个小时。



再冷也不能戴手套


凌晨三点,室外的气温骤然下降,张禹和孙文怡的动作却没有因此放缓,“习惯了,一般四点的时候更湿、更冷。”令人有些在意的是,虽然身上裹得严严实实,但是两人都没有戴口罩和手套等保暖设备。“设备检修注重的是看、听、嗅、摸,这些经验和细节对故障的排查至关重要。除了验电的时候会戴手套,其他时候口罩、手套这些会影响判断和操作,再冷的天也不会戴的。”


两人身上最醒目的保暖品,是公司统一发放的“紫薯装”。早在冬季到来之前,国网上海电力检修公司工会为新余变电站的职工发放了劳防用品,暖宝宝等一应俱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发放的劳防用品中,护手霜等不在少数。近年来,像孙文怡这样的女职工越来越多,公司也在她们的防护上做足了功夫。“都说我们这行苦,女生当男生用。”对孙文怡来说,严寒酷暑虽然至今没有适应,“但工作哪有不苦的。”反倒是常年夜班生物钟紊乱导致的痘痘,让她颇有些苦恼。


春节就在眼前了,高继勇担心的却是另一件事:“春节那几天外卖的选择少了。”不论是街头巷尾的抢修,还是变电站的维操,电力检修行业的职工常年轮休,逢年过节坚守在岗位是家常便饭。“我们这行做一休二,几乎人人都在大年三十当过班,考虑人手不够,很多外地职工也留守在岗位上。”自称使命感与自豪感“深入骨髓”的高继勇,又一次站在了春节保电的门口,与班组一同做好“守门员”。


摄 影:李成溪
摄 像:李成溪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走一线丨视频直击夜幕中的电力检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