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稳恢复开放近一个月后,上海动物园因为大洋彼岸同行的消息而备受关注:纽约动物园中的老虎和饲养员双双被确诊新冠阳性。
咨询的电话很快纷至沓来。学校尚未开学,动物园是不少家长“遛娃”的首选,易在如熊猫、猩猩、老虎等“明星”动物处集聚,还有獾类兽类等防疫重点物种,防疫压力不容小觑。
在历经73天闭馆之后,上海动物园中憨态可掬的动物们重新与市民游客见面。细心的市民发现,园内正做细做实每个环节,全面保障着参观者、饲养员和动物们的健康安全。
精心照料,切断传播途径
拿着一桶鲜肉走进老虎的笼舍,尽管戴着口罩一言不发,孙晨璐依旧迅速引起了老虎们的注意。
“呲呲呲”孟加拉虎皮皮不断发出响鼻,向她亲昵地打招呼。往日,孙晨璐也会积极回应,和老虎“拉拉家常”。如今,这样的互动都被尽量避免。“飞沫是一大传播因素,因此在饲养中我们都格外注意,测量体温无异常后要戴口罩并消毒才能上岗,以往和动物培养感情的一些行为也不再做了。”喂完肉,皮皮激动地跑到笼边“求抚摸”,孙晨璐眼里充满了宠爱,但也只是陪它站了一会。
做好防疫措施之外,“铲屎官们”对动物的日常照料也更加精细。园里的“动物食堂”每天要为5000多只动物提供充足优质的口粮,在闭馆期间也不曾间断。防疫最紧张的时候,大熊猫“星光”和“和风”兄弟俩的鲜嫩竹叶曾因疫情阻隔,供应商无法及时送货。饲料配送中心负责人周颖那时仍在居家隔离,她第一时间与饲养岗位师傅沟通是否有可替代饲料,又与供应商联系,希望尽快恢复送货。
得知可以用新鲜竹笋代替竹叶,她立即与同事分头调查市场价格、优质货源,寻找稳定的供货商,第二天兄弟俩100斤优质竹笋就新鲜直达了。同时她又积极协调,通过给竹叶供货商开具证明,保证车辆实现跨省市运输。
一周后,“星光”和“和风”又吃上了他们最爱的竹子“沙拉”。
“90后奶爸”遇上“熊孩子”
两只浑身雪白的北极狼,正提溜着眼珠,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从1月30号出生以来,他们的活动轨迹就是从育婴房到院子,不能出去“撒欢”,晒太阳的机会也显得格外珍贵。
数月时间里,上海动物园新添了上百只小动物,这可累坏了负责照看他们的“90后奶爸们”。老家在安徽的杨俊杰,放心不下即将生产的北极狼,没想到正赶上疫情,他索性住在了园里,不辞辛苦地照看起新生的“熊孩子”。
类似的画面在灵长动物育婴房里也在上演。清晨4时30分,两只猿猴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催促“奶爸”起床了。洗屁股、换尿布、观察“孩子们”的排泄物;测体温、称体重、对比昨天的数据记录,计算好今天“奶水”浓度、摄入量;消毒奶瓶、奶嘴,称重奶粉,添加规定的营养素,兑入温开水,搅拌均匀,手背试奶温,温度刚好,可以喂奶。一系列细碎的工作,90后大男孩一气呵成、熟练精微。
陪吃暂告段落,小家伙们马上开启“熊孩子”模式,撒娇发嗲、淘气卖萌,显然是呼叫“奶爸”陪玩了,小倪马不停蹄给他们准备之前消毒好的“安抚奶嘴”,换好清洗干净的“熊妈妈”。
疫情期间,育婴房的专属“奶爸”小倪和小林交替夜班,他们一刻不敢松懈,照顾好“孩子们”日常的吃喝拉撒,还抓紧他们自娱自乐的间隙,对育婴室内外清扫消毒,更换新的消毒垫,杜绝病原从鞋底带入;做好小家伙“转移”、计算室内紫外灯消毒时间,减少消毒剂对他们的刺激。为了缓解队组人员紧张,他们甚至一度启动“白+黑”模式,只为守护最可爱的“孩子们”。
“云”上展示动物最纯真的一面
疫情期间,大猩猩馆里“博罗曼”的抖音号迅速圈粉。或长或短的视频里,既有大猩猩丹哥与小儿子海弟来一场刨花大战,父子俩玩得不亦乐乎;也有正在搬运木块展示力量的“炫技”;还有全身紧绷气鼓鼓的发怒状态,配上俏皮欢乐的音乐,浏览量迅速突破了2000万,点赞数也突破百万。
闭园和恢复开放初期,游客人数较少,动物也更易展现自己的天性。如何记录下“熊孩子”不为人知的一面,让更多人关注动物的日常点滴,大猩猩馆的蒋国卫把自己数年前开通的抖音号派上了用场。
尽管退休近在眼前,蒋国卫玩起新潮的事物一点不输年轻人。长期的饲养,让他摸透了大猩猩的生活习性,“每天上下午喂食的时段,都是他们比较兴奋活跃的时候。”蒋国卫和同事合作,拍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
传到网上之后,他还不忘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多做科普:“他们的领地意识非常强,警惕性也很高”、“在野外,大猩猩的寿命一般在30到35岁,在动物园里,最长可以到40多岁呢”、“你看‘海贝’,刚成年,以后还能更大更壮”、“饲养也有讲究,不仅要营养均衡,还要注意添加粗纤维,帮助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