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宝山路584号门前。坐落于此的市北职高因为暑期的到来,显得格外静谧,校园外墙上的一排排文字与照片愈发显眼:“上海总工会,宝山路403弄”“邓中夏/李立三旧居,宝山路403弄”“陈振铎旧居”“沈雁冰旧居”……即便匆匆而过的行人,也会不自觉停驻下脚步看上几眼。墙上的内容,无一例外都在“诉说”宝山路及周边深刻的红色基因与悠远的工运历史。迈入优美校园,“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伫立其中,后毁于战火的东方图书馆旧址也在此处。
初入市北职高,似乎与寻常校园并无两样。然而,岁月总在无声流淌间,重重刻下专属于它的痕迹。踱步林荫道豁然开朗间,2014年由市政府设立的“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映入眼帘。曾经战火连天的岁月,曾经与上海历史息息相关的艰苦卓绝的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斗争情节,也都一一浮现。
当远处的外滩海关大钟敲响,记者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80万产业工人和无数市民走上街头,各路工人纠察队拿起武器,对境内的警署、兵营等敌方目标展开进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正式打响了。随着虹口、浦东、沪东、沪西和吴淞起义的顺利进展,由奉鲁联军重兵把守的、久攻不下的闸北,成为起义中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周恩来亲临前线,坐镇指挥,十多个小时的激战,英勇的工人武装攻下20多个据点,唯独剩下盘踞在东方图书馆等处的敌人负隅顽抗。
市北职高所在地,便是当时隶属于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曾被誉为“世界第三、远东第一”,藏书不下46万余册,珍本善本更不计其数。但正因如此,5层楼高、钢混结构的图书馆大楼也成为敌人躲藏的绝佳工事。被居高临下的敌人击退了多次的纠察队员都很着急,甚至有人嚷道:“干脆一把火烧掉房子,看他们投不投降!”正在火线上的周恩来听闻此事后,及时赶来制止,“那里面的书都是宝贝,要是烧光了,怎么向江东父老交代啊?”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队员们沉默不语。最后,周恩来决定采用围而不打的战术,以攻心为上,瓦解敌军士气。22日下午4点半,敌我双方已整整相持了24小时,眼见外无援兵、弹尽粮绝,图书馆内的敌人终于军心动摇,有人换上便衣企图逃跑,被堵在门外的纠察队员抓个正着,其余也拿出白旗归降。拔掉敌人这一营垒后,起义总指挥部正式迁至了东方图书馆。
东方图书馆旧照
谈起十余年前初来市北职高,学校党支部书记吴志强仍记忆犹新,他说:“2008年7月,我正式从其他单位调至市北职高工作。坦白讲,在此之前我对这里的历史不甚了解,打开学校网站,我才得知学校里矗立着‘国立暨南大学纪念碑’还有‘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的纪念碑,更是曾经闻名遐迩的东方图书馆旧址所在地,于是,我对市北职高的向往又加深了许多。”
往后的岁月里,每每路过纪念碑,吴志强总不自觉轻轻放慢脚步,怀着肃穆的心情注视着碑上面的文字,他说:“尽管校园中的历史原迹已不可考,但其蕴藏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的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与高尚品质,依旧可以被我们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