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工程师研发智能预警系统,让机场联络线展露“笑脸”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嘉慧 发布时间:2020-08-05 15:45

摘要: 90后工程师冒着酷暑在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项目现场测绘着一张张预警“笑脸”。

一边是车辆络绎不绝的外环高速,一边是日夜不停的机场联络线施工现场,一群“90后”青年正操控着设备,实地测绘着沪杭高铁路段的位移监测点位置及周边环境,在一旁的电脑中一张张用于合成实际场景的3D模拟地形图正一帧帧地显示出来,其中最吸人眼球的莫过于GIS地图上一张张绿色的笑脸符号。这些笑脸有什么用处?这群青年又是谁?一切要从一个月前由中铁二十四局参建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项目说起。



机场联络线连接浦东、虹桥两大机场,是国家发改委首批确定的全国市域铁路示范线。在长达10.26km的1标段内,一段8.5km的项目线路与沪杭高铁并行,其中离高铁最近距离仅有10.6m,稍有不慎,便会对每天120多对正常运行的高铁产生重大影响。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高铁的安全,高铁路基和桥墩上设置了上千个位移监测点,但每日生成的72000多条数据,做在一张张报表里,枯燥且繁多的里程、编号和数值,不仅让现场项目组的职工耗长时间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预警不够及时,那么就无法达到监测预警作用。




“为什么不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可视的符号,这样一来就清晰可见得多了?”项目组施工工程师冯江宇突发奇想到:将现场的实景绘制到电脑系统中,通过标识将监测点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达到实时监测的功能。“走!去项目现场。”冯江宇拉上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对这一想法付诸行动,他们一边操纵着设备在现场进行1:1的实地勘测,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写上数据代码。天气最热的时候,这群“90后”小伙子头顶着烈日,敞开了衬衫,就算脸上的汗直往下淌,也难掩他们即将攻克难关而发自内心的笑容。


绘制实景地图并不难,但以怎样的符号呈现监测点的情况着实花费了冯江宇一番精力,“有一次在和兄弟们吃饭时看到店内餐饮笑脸标识,突然联想到为何不能用笑脸、哭脸等符号来表现高铁路基及桥墩的情况呢?”随后,他在后台数据中添加了笑脸符号,在绘制的3D虚拟场景地图中增添近千个绿色的笑脸,“更重要的是,若高铁线路段出现意外的垂直/水平变化,不仅‘笑脸’变‘哭脸’,同时相关部门人员都会收到微信推送,他们会第一时间赴现场进行工程安全隐患排查。”这一笑脸系统将1000多万条数据,变成了一张张小脸,放在3D扫描生成的虚拟场景中对应的铁路上,自动分析、评价,让所有人都能够将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一目了然。


“笑脸就是生产安全。”通过一张张“笑脸”,项目部的青年职工们以创新实干精神,日以继夜地守护着国家铁路大动脉的安全。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90后”工程师研发智能预警系统...

轨道车司机柴利强:为工友绷紧“安...

“硬核”增援一线社工,提升排摸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