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劳动者丨探访上海仅存的手风琴制作工厂:这里是他们最后的浪漫之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0-09-15 08:59

摘要: 沈健,一位手风琴厂长的终极浪漫。

沈健,今年64岁了。在闵行吴泾镇和梅陇镇的交界处的一处仓库里,他开办的手风琴厂已经度过了第16个年头。2018年,沈健的厂差一点倒闭,欠了十余万的房租,他束手无措。也是在那一年,沈健被推到了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要厂还是要家?”妻子这么问他。在手风琴厂的大门口,沈健摇了摇头:“亏欠她太多,我们还是分开了。她还帮我把欠款还清了,厂暂时活了下来。”


如今,沈健和厂里十来位员工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制作着手风琴,每年的产量在几百台,数量不算多,勉强可以维持运营。今年夏天,风靡全网的五条人乐队的仁科拉着手风琴唱出那一首脍炙人口的《当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手风琴这个已经有些年代感的乐器重回大众视线。不过,很少有人知晓,那些制作手风琴的人,大多已经随着关闭的厂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沈健的这家厂可以说是上海最后的手风琴制作工厂。


在4号仓库里的手风琴厂

从2003年创办至今


如果在网上搜索沈健的那家手风琴厂的名字,地图的结果是无法显示的。沈健在微信上给记者发了一个定位,按照这个定位导航而去会被指引到一条偏僻的小道上,在数个仓库组成的厂房入口处,门口的保安指路说,往里走,左边四号仓库就是。



沈健已经在门口等待记者的到来,走入4号仓库,记者终于看到了招牌“上海响乐乐器有限公司”。一进门,堆满架子的手风琴成品以及半成品映入眼帘。四个工作台上,三位员工正在拼装各种配件。


时间回到2003年,在上海手风琴厂担任技术科科长的沈健要“下海”了。说是“下海”,其实是厂倒闭了,他们被买断,要自寻出路。沈健说,从一开始他的妻子就反对开厂,“买断费才4万多,你去把厂里那些设备花十几万买过来,吃饱了!”但他实在是舍不得,“那么好的东西,没了,我看不下去。”


在如今沈健的厂里,有一台校音器,体积庞大,工作起来声音很大,仪表盘的红色荧光灯和黑色指针看起来年代感十足。沈健的同事,上海手风琴厂当时装配车间车间主任顾正乾也在响乐工作,他摸着这台机器,不无感慨,“好用,耐用,买不到了呀。”顾正乾透露,这台机器别看用了快20年了,一点问题没有,当时还有人问我们收,开价十几万,我们一口回绝了。“没这台机器,我们怎么做琴,它可是宝贝,校出来的音还是那么准。”


(校音器如今还能高效地工作)


“这样的结构只有我们能做”

簧片精确到一根头发丝


顾正乾和沈健在老厂里便是好搭档,两个人对于手风琴的技术标准掐的非常严。顾正乾有一种老产业工人特有的自信和执着。“我们琴的结构,其他人做不好的,只有我们做得出来。”他说的话并非盲目的自信。全手工打造的情况下,响乐这家厂的年产量大概在几百台,产量其实很小。


沈健透露,厂里目前最大的业务量就是给意大利、美国、德国的几个品牌供货。“今年疫情,美国的业务蛮受影响,但现在已经逐步复苏了,所以这几天我们也忙起来了。”在三个工作台上,厂里的员工都在忙碌着,每一个人的工序都不同,有的在装配上琴箱、有的在微调簧片结构。



顾正乾在他自己的工作台上拿起一块簧片,放至一盏台灯下,示意记者从下往上看,“你看到这其中的缝隙吗?我们是按照UM的单位来算其中的距离的,打个比方就是一根头发丝那么细吧。”一般来说,一部手风琴由四千多个零部件组成,包括两组448片发声音簧,60到120个贝斯,外加若干只变音器。由于结构复杂精密,需要装配的零件众多,全世界范围内,手风琴的制作都是通过手工。顾还给记者展示了手机里收集的视频:“你看吧,这是意大利有名的蒙格西尼手风琴厂,他们的环境、厂房是不是也和我们差不多,看起来工人们的年纪也都不小了。”


厂里唯一的年轻人

今年22岁,来自安徽


沈健和顾正乾都年过六十了,厂里其他工作的工人也基本50岁以上,只有一位来自安徽的姑娘汪如兰,显得特别另类。小汪22岁,来自安徽长湖,之前做过收银员,也在工厂流水线上待过。在响乐,她已经坚持了四个多月,这个时间已经是个纪录。沈健说,一般来的小年轻,两个月就受不了了。


(汪如兰在她的工作台上)


受不了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不会、一种则是不肯学。“学不会的也有,但少,年轻人其实学习能力很强,师傅带着,两个多月下来,可以上手了。”沈健告诉记者,年轻人坐不住,给的工资也不多,外面跑跑快递、外卖的,工资翻个倍,当然留不住人。


汪如兰目前已经可以独立上手小尺寸手风琴的制作了。“就是那种给小朋友学习用的,结构比正规的简单些,但对我来说,难度也不小。”接受采访时,汪如兰正在制作上琴箱的部分,虽说是小琴,但这里面的结构在旁人看来已经颇显复杂。“我刚来的时候,整整两个月,啥都干不了,真不会,要靠老师一步步的教。”


从早上八点到傍晚四点,汪如兰可以坐得很定,她很享受安静地在工作台装配的过程。她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你为啥要干这个啊?钱也不多,又枯燥。”朋友们总是会问她,汪如兰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只是一眨眼就坚持了四个多月,一把小小的手风琴出现在她的眼前时,那种奇妙的满足感,留住了她。



被3000元押金难倒的厂长

这里是他们最后的浪漫之地


和自己妻子离婚后,沈健就住在了厂里,在仓库的尽头,有两间加起来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房间正对着公路,来往的集卡轰鸣而过,一度可以盖过沈健的说话声。在这样的屋子里,沈健已经住了两年多。每天厂里的工人们回去后,沈健还不能停歇,他要清理、维修、清点设备。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再鼓捣一下琴,调调结构。“每天到晚上一点多,基本活儿干完了,就睡了,第二天早上7点多,又得起来了。”沈健重复着这样的生活,重复着做琴的日子。


(沈厂长如今住的屋子)


他的同事顾正乾会不时地忆起上海手风琴厂当年的岁月,“老沪太路218号,600多个人的大厂,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沈健在一旁不怎么搭腔,似乎不太愿意提及那些往事。到和记者独处时,他才开了口说,“做了那么多年琴,很多人总是会说,你是真的热爱,会有成就感。但我心里有愧疚,欠很多人一句对不起,尤其是对我的老婆。”


沈健的妻子一直反对他办厂,从头到尾都反对,但却从头至尾给予沈健最大的帮助。“哪怕是最后离婚了,她还是帮我筹钱,把厂里当时要命的那笔债给还清了。她不支持我,但是理解我,懂我。”说到这里,沈健“伐响了”,头扭了过去。


在上海,响乐或许最后的手风琴厂。三年前同样是上海手风琴厂老员工开设的一家名为申乐的厂无奈关门,响乐就此成了“独苗”。


沈健十多年来苦苦支撑着响乐,甚至当时淘宝找到他开网店,只要交3000元的押金就可以开,但沈健拿不出,“想去凑一凑,但后面也没有人来维护网店,维护也要成本,我也就作罢。”

那么多年里,沈健和顾正乾其实一直有一个梦,“做一台自己牌子的手风琴。”这个梦,他们依然在追。


(路明、郭翼飞对本文亦有贡献。)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致敬!最美劳动者丨探访上海仅存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