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潜心研究,他让新型舰船驰骋在广袤海疆——记新一届市先进工作者、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员杨义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刘振思 发布时间:2020-12-21 08:30

摘要: 他带领团队研发实现我国舰船用动力某技术零的突破,并使得某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杨义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上海分部某国防重点项目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研发实现我国舰船用动力某技术零的突破,并使得某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误打误撞”进入了舰船设计这一行,杨义顺一干就是35年。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全身心投入,其间尽管有过困难与焦虑,但他从来没有想过退缩,依旧坚守在岗位,也用爱岗敬业、攻坚克难的劳模精神,影响、引领着更多年轻人。


前辈认真的工作态度

鼓舞着他35年潜心钻研


进入到舰船设计这一行,对于杨义顺来说是一种巧合。高考结束后,杨义顺在报纸上看到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舰艇核动力装置专业的招生信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毫不犹豫就报考了这专业。“当时觉得这个专业很神秘、也很高级,又是理工科方向的,感觉很适合自己。”大学期间,大量的新知识、新概念让杨义顺着迷,也让他更加喜爱自己的专业。


毕业后,杨义顺直接进入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技术员。从此,他在船舶设计领域这一干,就是35年。然而,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杨义顺也曾迷茫和焦虑。受到当时的条件限制,舰船设计的科研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研发需求也不旺盛。


这意味着,作为一名新人,杨义顺缺少了大量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但好在,单位的一批老一辈工作者及时给予他支持和鼓励,带领他一步步成长。“每当看到老前辈们干活儿的那股认真劲儿,我就深受鼓舞。”杨义顺说。“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35年间,有朋友、同事因各种原因而转行,可他从来没有动摇,一直潜心做好本职岗位工作。


当时,单位还在上海奉贤一处非常偏僻的场所,杨义顺在那里度过了3年的难忘时光。也正是这一段时间,给了杨义顺宝贵的学习积累机会,精心钻研前辈的设计经验,不断地从书本里汲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案例,和团队一起完成了一系列的预研工作,这为今后他担任动力主管设计师、项目总设计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藏功与名

他追逐海浪“测心跳”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杨义顺在担任某项目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兼动力系统主任设计师期间,提出的研制某动力装置方案解决了我国舰用柴油机单机功率不足的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海军得到了一型目前最为安静的水面作战舰艇和一型最为可靠的动力装置,同时也实现了我国舰船用动力某技术零的突破。该型舰目前已交付数十艘,得到部队的好评,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其他舰船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舰船订单需求的提升,杨义顺凭借多年的积累,开始担任动力主管设计师,真正开始自己对口专业技术的输出。舰船的动力,是舰船的“心脏”。这颗“心脏”是否强劲、是否稳定,影响着一型舰船性能的优劣。杨义顺从设计研发、生产调试开始,一步步抚育着这颗“心脏”的诞生——一颗承载着强军梦想的“心脏”。


在实船系泊航行试验中,最难忍受的是各种恶劣的海况条件。试验团队每天要坐拖船在剧烈的摇摆中登上试验舰船,海面上暗涌不断,杨义顺和队员们的肠胃里也是“翻江倒海”。即便是登上试验舰船,他们也会连续数小时不离开操作舱室“测心跳”。“为了试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也是怕走出舱室又晕船了,会影响工作的状态。”杨义顺平淡地说道。研发的艰苦,现在说来都是轻描淡写。最长的一次外出试验,杨义顺和团队一年里有320天驻厂、出海工作,几乎一年都没有着家。


即便是舰船定型交付以后,作为研发单位,也一直在跟踪船舶系统的状态。由于各个舰船散布在不同的驻地,从北国风雪到南方酷热,杨义顺带领团队开启了“追舰之旅”,为设备检修、调试一路奔波。某次,舰船准备入港,刚刚赶到驻地的杨义顺立马带领团队准备登舰开展工作。眼看着舰船即将靠岸,不料,该舰船因接到紧急任务,又转向出海,这让杨义顺等了一场空。“容不得休息,我们立刻改变行程计划,奔赴千里之外的下一处任务地点。”


严格的纪律要求和责任担当,也让杨义顺对自己的工作自觉地高度保密。每当老同学、朋友向他谈及某些与工作相关或接近的内容时,杨义顺都会微微一笑,顾左右而言他。


号称“唠叨之神”

他是团队的精神支柱


已经57岁的杨义顺,在年轻同事眼中有些“唠叨”。每当看到团队中年轻人做得有所欠缺时,他都会上前指点几句。大小事情都要管,却始终是团队中的“精神支柱”。


“我也知道自己很‘烦’,不过是真心希望你们的技术能提高。”杨义顺这样自我解嘲,他希望能够竭尽所能帮助更多年轻人快速成长,让整个团队都能更好运转。谈到现有团队,杨义顺的脸上不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都是精兵强将,都是有很深功力的年轻人。”



从最普通的技术员,到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总设计师,杨义顺始终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碰到专业难题时,他会想方设法找寻解决方案——去图书馆查阅文件,请教老前辈,与同领域专家反复沟通。一旦萌生新鲜想法,杨义顺会立刻尝试,知识体系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有没解决的问题,自己就是‘拿得起,放不下’,经常茶饭不思,甚至有点寝食难安。”


原先,作为动力装置设计师的杨义顺仅了解舰艇动力装置领域的知识,但做项目整体设计时常要跨领域知识与思维。为了弥补某领域知识的不足,杨义顺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研修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时俱进。如今,他全面掌握了舰船总体设计及相关领域方方面面的知识。


谈及未来的目标,杨义顺回答得很朴实:“从来没有想过太多,脚踏实地把手头的事情干好,不辜负值得奋斗的每一天。”


责任编辑:李轶捷,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