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浦东美术馆、上海天文馆,成为了上海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景点,受到了游客们的喜爱。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面对大客流,预约购票、防疫验码、刷脸进馆,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检票观展体验。
在这些背后,是一支优秀的团队在默默支撑。此前,他们刚刚完成了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智慧票务系统建设,为近212万人次的现场观展提供了安全、高效、智慧的票务支持。
10天规划新设计
票务创新“多码合一”
华虹集团旗下的上海华虹计通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展会票务系统建设团队,成立于2008年,先后历经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北京园博会等大型展会,上海中心、上海科技馆等展馆的票务业务项目,成员几经交替,团队不改初心。
“一接到任务,我们就深感责任重大、挑战艰难。”团队负责人、党总支书记秦伟芳言道,面对此次在崇明举办的花博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作为疫情常态化后的首次百万级大型活动,百万级参观客流、崇明独特的区位交通、疫情防控,这些都是摆在团队面前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保障游客顺利抵达、尽兴游玩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信息采集工作,怎么在车流量潮汐抵达、离开的情况下,减缓交通拥堵,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由公司总经理钱亮亲自带队,团队与主办方反复磋商,历经几稿,最终提出“全实名预约、全实名参观、全交通联动”的票务系统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国内首个百万级客流下的疫情核验、交通出行预约的设计落地。
有了方案,还需落地,作为20年从业经历的资深骨干,彭凌祺挑了大梁,他介绍道,面临工期压力,团队成员短时间内集中开展头脑风暴,针对各个关口难点,形成了多个技术可行方案。大家分为多个方案讨论小组,开展并行技术验证,寻找最优方案,采取了“快速原型开发,快速技术验证,快速细化实施”的快速螺旋开发方式。
“随申办购票”“随申码入园”“随申办长者版”“核心管控区预约”“全岛交通管控”……团队成员们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连续加班加点,仅十天就完成了从设计到原型再细化设计的多次螺旋。最终各个功能模块都能够按时按质实现上线使用,满足花博会的大规模运行需求。“这边游客订了票,我们就可以统计出各天入园、交通情况,同时结合‘多码合一’,完成刷脸、防疫验码等操作,不仅为现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有效信息,也为疫情防控安全做了保障。”
烈日下两三万步
挑灯夜战成为常态
完成了前期设计、部署,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5月,花博会试运营比原定计划提前开展,团队不得不将调试软件和硬件的时间也跟着提前。现场通道、指挥中心、后台软件的日日夜夜,终于,团队如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花博会的举办,正值建党百年盛事,世纪馆彩蝶的腹内乾坤、复兴馆卡纸折叠现出的百年复兴路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系统实施完毕的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放松休息,无暇顾及园内绚丽的风景。
80多个闸机通道的现场值守,指挥中心的数据监控与分析,后台软件根据运行情况需要的随时调整,团队成员们始终坚守在花博运维的岗位上。白天,现场驻守的团队同事天不亮就要到现场准备,保障顺利当天开园检票;晚上,又需要根据现场指挥部的要求,对通道、软件及时调整、维护。一名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前期磨合时,不仅是指挥部里挑灯夜战,还有现场一线的团队同事也相当辛苦,当天运营大数据就是最好的见证。”
现场团队站在游客面前,保障有序参观。他们不仅要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设备状况,还充当了志愿者的角色,为游客、特别是年长的游客操作入园步骤。“从一个门,到另一个大门,每天顶着烈日步行两三万,一个花博会下来脸晒黑了,手臂也是‘黑白分明’。”团队里的小年轻徐俊回忆道,“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挑战了许多的‘不可能’,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团队齐心协力为花博会项目交上了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