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 | 一方砚台刻出大千世界,走进工美大师吴宝平的砚雕艺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2-03-08 17:49

摘要: 委曲不欲忸怩,古拙不欲做作,专注砚雕27年,吴宝平在一方方砚台里刻出他眼中的大千世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套桌椅,一盏台灯,多把刻刀,一方原料,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长宁工匠吴宝平坐在桌前,执刻刀,雕砚台,往往一晃就是半日光阴。经过吴宝平的精雕细琢,一方砚台被他刻上了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刻出了千变万化、时光足迹,没有生命的石头充满情趣,化身艺术珍品。


委曲不欲忸怩,古拙不欲做作,专注砚雕27年,吴宝平在一方方砚台里刻出他眼中的大千世界。


三万方砚台练就真功夫

骤然醒悟弃商从艺


1994年暑假,从小对工艺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吴宝平从老家江苏南京来到上海申通工艺品厂进厂学艺,工厂专做出口日本的砚台。就此,吴宝平与砚雕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缘分。


当时厂内一款箕形砚由于制作工艺要求高,成品也不便宜,甚至常有因制作损坏率太高,工厂亏本的情况。“我来了三个月以后,就研究出来一种反向借力的刻砚技法,把力道借掉,用这种方法100个砚台最多坏2个。”许是天赋过人,或是勤加苦练,年仅16岁的吴宝平在继承传统刻砚技法的同时,创新了“反向琢层削减”法,将特殊作品损耗率将至2%。


吴宝平回忆起工厂的日子,“我们是计件制,做多少挣多少,没事情就泡在工厂里,基本上是天天都要加班。”刻苦钻研,夜以继日,对每一个环节日积月累地进行练习,吴宝平12年足足刻出3万余方砚台,为他未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熟能生巧,我闭着眼睛都能把石头切平。”


1999年,吴宝平转向民营企业工作,2009年,在公司效益逐年下滑的情况下,吴宝平转行从商,开启了第二段精彩人生。“那时起,我一边经商一边学习其他行业的技术,古董、瓷器、玉雕、翡翠雕刻,什么行业都学习一点。”


经商多年,赚过大钱、看过世界、学了本事,积累了满满的人生经验的吴宝平开阔了视野,直到2018年的一场意外,让吴宝平再次走上艺术的道路。“2018年,我投资的一家生鲜超市有个负责切猪肉的工人请假了,我自己就顶上去,把手指切伤了。”鲜血汩汩地向外流,吴宝平捂着手,却在那一刻顿悟了,“我瞬间想明白了,我赚钱到底图什么?辛辛苦苦工作我到底能为社会留下来什么?”处理完伤口,吴宝平将所有商品亏本处理,所有产业进行打理变卖,就此正式回到了砚雕行业。



百套打磨工具

一颗巧匠之心


离开了企业后,脱离了订单固定图案的限制,跨行业的学习又让吴宝平融合了多家之长。全身心回归砚雕行业后,吴宝平进入了爆发式的创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是雕刻的工具吴宝平便亲手打磨了百份之多。自认花鸟不敌广东,船头不及徽派,吴宝平全身心投入到了人物创作中,在雕塑大师手下学习,跟随中国篆刻大家钻研砚名,周末邀请艺术家至工作室探讨,给他的作品“挑挑毛病”。


博采众长,让吴宝平的作品善于随类赋形,因材施艺。砚台的料子通常要求色泽统一、干净,但对吴宝平来说,瑕疵反而成为了创作的源泉,以最少的功夫展现最好的效果。“根据石料的特点和瑕疵我发明了‘陷底阳雕’法,解决了砚台材料上没法雕刻的难题。”


于是,石料上不起眼的瑕疵反而成为了故事:一块白斑,成了一轮满月;不规则的断面化作嶙峋的山崖;一道道白横竟成了点睛之笔的束束阳光……在《松荫高士图》中,光影透过树下,光滑的石面却勾勒出立体的质感,让人发自内心感叹巧夺天工。


罗汉、高仕、达摩……作品专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吴宝平也关注着现代故事。曾有一块足足有4个石眼的石料限制了吴宝平的创作,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情,这份众志成城的力量让他诞生了创作思路。


“两个石眼其实是护目镜反光出的新冠病毒,那时候KN95口罩特别难买,正面砚堂就设计成口罩。”坚定的医护人员背面,砚背一高眼设计成当时医护人员推着新冠肺炎患者的“最美的夕阳”,左侧则巧妙运用纹路刻出雷神山医院,这份巧思最终荣获了首届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展创意奖。


作品《最美的夕阳》



“百方百砚百名”

谋求技艺传承


近年来,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中艺杯”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金奖……各类国家级、省市级奖项的获奖证书在吴宝平的工作室里挂得满满当当,荣誉在身,他却有着更长远的计划。


“我后期计划创造100方砚台,邀请100位书法大师来提砚名。”从选料到设计,从打磨到雕琢,吴宝平的这份“百方百砚百名”工程预计可能花上15年之久。


近几年,为了“百砚”计划,吴宝平已用积蓄囤下了几吨的石料,“一块石头可能全世界仅此一块,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品,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去雕琢,那就浪费了这块石头。”


怀揣着对艺术的尊敬,吴宝平将目标对准博物馆,“我有这么多的作品,就想以后开一家对大众开放的博物馆,并将这份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计划向博物馆捐赠作品、开设公益课堂传授传统技艺,吴宝平说,“作为砚雕艺术工作者,在传承和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还肩负着将砚雕技艺传承的重任,我招收了20多名学徒,希望能将国家级非遗砚雕艺术传承下去。”


作品《松荫高士图》



摄 影:梁嘉蕾
摄 像:梁嘉蕾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